“呵呵,真沒看出來,原來定庵兄現在也會灌雞湯了呀。”
“何何叫灌雞湯”
“哈哈哈哈”李襄屏大笑,他笑著對自己外掛說道
“這個你卻毋須知道,總之你要記住,你剛才其實就在灌雞湯就行。”
李襄屏一邊和自己外掛開玩笑,一邊決定還是要把這碗雞湯喝下。
不喝不行呀,畢竟人老施遞過來的并非毒雞湯不是而是真真正正的指出自己一直存在的問題,既然這樣,那李襄屏當然準備喝下去。
只不過雞湯雖然準備喝吧,但喝過之后到底有沒有效李襄屏卻是心里沒底。
因為在李襄屏看來,人類常說的所謂“勝負師氣質”,這其實也是天賦的一種,像李世石,還有像吳清源先生,這些圍棋史上最卓越的絕代勝負師,他們天生就是在這方面“天賦異稟”的,有些東西根本就是學不來,更不是你現在知道了自己的毛病,然后下次馬上就能克服這個毛病。
更何況在李襄屏看來,圍棋中的“勝負師”其實也可以分很多種,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流派一樣,“勝負師”也是可以分流派的。
而在圍棋中,這其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就是兩個流派,這兩個流派的代表人物不是別人,正是之前提到的李世石和吳清源先生。
吳先生自然不用多說了,最早從他口中說出來的“平常心”一詞,這個詞其實早就已經超越圍棋界了,在很多領域都擁有廣泛影響力。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吳先生不僅提出了“平常心”,并且在整個人類圍棋歷史范疇,他也是少數幾位接近“平常心”境界的大棋士。
當年吳先生在日本下那10次十番升降的時候,后世很多人把那10次十番棋形容為“懸崖邊的格斗”。
嗯,李襄屏認為這樣的描述并不準確,因為這里所說的“懸崖邊”,那是單指吳先生的,對于那些日本棋手來說卻根本不是什么懸崖邊,反正他們輸了換個人上就行。
但是對于吳清源先生來說,那卻是真正的“懸崖邊上”。
當時的歷史背景就不用多說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下后面幾次十番棋的時候,吳先生其實是已經被日本棋院除名的。在那個時期,日本人對吳先生的感情其實非常復雜。一面是對先生天縱之才的無限景仰,一面是對先生偏偏不是日本人的無比懊喪。
正是因為如此,因此大家很容易想象,吳先生當時只要輸一次,驕傲而可憐的日本人肯定不會再給先生機會的,輸一次,先生面對的不僅是棋手生涯結束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面臨生命終結的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襄屏一直很難想象,吳先生當時是怎樣做到的。因為當時的情況大家都清楚,在許多中國人眼里,先生不義,在日本人肆虐中國大好河山時,先生在下棋,安之若素。在許多日本人眼里。先生是中國異類,他用一種奇特的身份,獨自與整個日本棋界爭斗了數十年,在將日本所有的頂尖棋手擊落在塵埃之中的同時,也讓日本完成不了對中國文化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