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視頻播放人員起身,李林坐到了他的位置上,伸手從懷中掏出了一枚U盤,然后點開了教學文件夾中的一個PPT。
“關于這一部分的講述,我本來準備在后面的課程中給學員進行簡單普及的,沒有想到,今天先用到了。”
一邊示意眾人看向大屏幕上的ppt,李林一邊開始侃侃而談。
“所謂的先秦方士,至少在我個人接受的傳承之中,屬于真實存在的,最為久遠的記載,幾乎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的煉炁士,以目前我所能接觸到的傳承知識來看,這幾乎可以看做是世間最早的修行法門。
甚至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關于先秦時諸子百家的很多記載,也與煉炁士、方士有著很大的聯系,我們也都有著認真探究的必要,這是后話,與今天的內容無關。
巫之一道,盛行于商周,而依照歷史記載的映射來看,古時,巫道之爭曾經歷經了很漫長的時間段,大家也都知道,始皇帝焚書坑儒,坑殺焚燒的實則并非我們理解的儒家,而是方士,其中也有大部分傳承者,為巫道之爭的第二次盛衰節點。
至此后,巫道傳承,盤踞于我國南方,逐漸繁衍生息,直至楚漢之爭,則為巫道力量的最后一次抗爭,有一定巫道支持色彩的項羽敗落,而得到張良等人支持的劉邦,則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這便是第三次巫道之爭,以這一次歷史戰爭為節點,巫道徹底退出歷史主流舞臺,而道家則走向鼎盛,并在此后的歷史長河之中傳承至今,同樣的,其實在巫道之爭的同時,關于巫道的許多知識,道家也在有選擇的吸收與接納。
比如說道門五術之中的醫,相傳醫道之中的一部分祝由術,便是道家先賢在巫道的秘術基礎上得以改創而成的,包括道武,也就是引導術之中,許多關于氣血搬運的法門,部分也有借鑒巫道的傾向。
而退出歷史舞臺的巫道,并非徹底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而是在南方扎根,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的演化、本土化,比如很多志怪小說之中描述的苗疆巫蠱,還有湘西趕尸,大都源自于巫道。
回歸到我們的目標人員本身來看,目標人員師立善,基本可以確定為巫道修行者,修行途徑來源未知,受限于我傳承之中關于巫道的描述有限,目標人員可能擁有的手段信息不全。
目前目標人員已知的手段為有效的養蠱,并且驅使蠱蟲,其余手段與能力,依舊有待進一步探尋,而關于目標人員的蠱蟲數量、種類也未知,目前僅可知的蠱蟲種類為——白竹蟲蠱。”
隨著李林的話語,大屏幕上的課件也一點點翻過,基本上與李林的表述大同小異。
隨即,李林關掉了課件,打開了先前的視頻,再度調出了有關于水果的畫面。
再看向畫面中水果上面那蒙著一層的細密白色“灰塵”的時候,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變得嚴肅起來。
“白竹蟲,是一種普遍存在于竹林之中的蟲類,較為常見,甚至因為白竹蟲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市場上還有很多關于白竹蟲的黑暗料理,而目標所煉制的白竹蟲蠱,所用多為蟲卵。
具體的煉制法門未知,但是此類蠱蟲,基本可以確定為古時法門,在我個人的師承傳承之中,也有著關于此類蠱蟲的明確記載,此蠱蟲傷人方式主要以入口為主。
白竹蟲蠱煉制成功后,蟲卵細密如灰塵,多半被方士、蠱修附著在食物上,蟲卵入體之后,便會有秘法刺激其蘇醒,短時間之內便會瘋狂生長,引起服用者的強烈不適,伴隨多種并發癥。
而白竹蟲蠱,則會以服用者的五臟為食,主要以肝臟為主,成熟期白竹蟲蠱,大約為成年人的食指長度,而且發作時期基本上以子、丑之時為主,這也是為什么我要求讓行動人員11點之前趕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