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戰火紛飛,舉國悲愴,時局動蕩,彼時有志之士、才學博廣之大師,邀四方學子南下,南開大學、清華大學、京華大學,合并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第二年,因戰況變化,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南遷至南云省首府,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又稱西南聯大。
是故民國多出大師,大師多在西南聯大。
這是那個紛亂時代的智慧聚合之地。
而這樣一所前所未有的聯合大學,不僅僅在當時,即便是在后世,也實屬絕唱,為世人所熟知。
但是罕有人知曉的是,在那個時代,南遷的不止是這個國家的古老智慧,更有著這個國家古老的武學、道學傳承者。
彩云之南,是大師智慧的碰撞之地,也是華夏末代江湖的最后存余之所。
而隨著靈炁復蘇時代的到來,南云省也有著這群傳承者的后輩脫穎而出,在靈能時代綻放出璀璨的光芒來,換而言之,南云省也是后世靈能紀元中,華夏頂尖散修的聚集地之一。
只是敬元道爺口中的林老先生,卻讓李林有些摸不著頭腦。
窮其記憶,李林也未從記憶中找到有關于這位老先生的記載。
林福生。
直到李林坐上去往南云省飛機的時候,依舊毫無頭緒,只得轉頭去問隨行的敬元道長。
誰知敬元道長也只是搖搖頭。
“莫說是李道友了,即便是我,包括同代各山門的老家伙們,都沒人能直到林老先生的身份,唯一能確定的是,福蘊寺的主持明卿和尚,喊他一聲師叔,靜函觀當家秋云道兄,喊他一聲師伯。”
只聽著這兩位的名字,李林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旁人不知,但李林卻知道,這兩位也與敬元道爺類似,深諳養生之道,都屬于靈能紀元老而彌堅的代表人物。
尤其以秋云道爺為最,劍法之絕妙,后世的評論中,尚在云德昌之上。
而敬元道爺也陷入回憶之中,神情縹緲。
“老道第一次見林老先生,是在五十年前,當時隨師父南行訪友,在靜函觀見到了林老先生,那是頭一次,老道見人養生之精妙,拳法之兇悍,道法之浩瀚,仔細想來,便是今日登堂入室之境的老道,或可與當年的林老先生比較一二。”
“當時得靜函觀老當家的邀請,師父與林老先生等人討論養生法,老道得以旁聽,聊到后來,話題轉到了拳法上,林老先生興之所至,當中演練一門不知名拳法,誰知只看了兩眼,師父就把我趕了出去。”
“回去的路上,師父解釋說,那門拳法,不可輕易讓旁人看到,不是武術,而是真正殺人的技法,趕我出去,是因為我年幼,唯恐見了拳法,卻壞了自身心性,道心難成。”
“再后來,見林老先生的時候,我已經是白云觀的當家了,老先生越發緘默,少與人言,聽明卿和尚說,老先生年輕的時候修的是純陽的功夫,沒有子嗣,中年后不再云游,定居在南云,一年中,或住在福蘊寺,或住在靜函觀。”
“前幾日,我與秋云道兄在網上閑聊,說起道友來,擇著不涉及保密的部分,與道友說了些細節,當時老道也不知,林老先生就住在靜函觀中,又聽了秋云道兄的轉述,這才有今日的邀請。”
“若是旁的事情,或許不如戰略組的建立重要,但是聽秋云道兄說,林老先生這幾年,身體每況愈下,或許……這才想著,既然是林老先生的請求,最好還是讓兩位見上一面。”
聽著敬元道爺所說,李林也沉沉陷入道爺描述的歲月畫卷之中。
那畫卷中,是一個戰火中走出的江湖俠士,是一位流連于佛道之間的大修行,是一個隱居南云的沉默老者。
“唉,老先生與求云道長關系非常,不管是老先生心奇也好,還是為了什么事情,做晚輩的,能夠滿足老先生的心意,就再好不過了。”
帶著些許疑惑,帶著些許敬重,還有著些許莫名的期待,李林和敬元道爺,踏上了南云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