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雯,去吧小林喊過來吧。”
……
偌大的走廊里,被形形色色的行動組成員占據,盡數都圍在了三人邊上,隨時向李林匯報著各地的具體情況。
如此半晌之后,李林又重新翻動著嚴義德遞過來的平板電腦。
翻看了半天之后,李林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目前來看,漲潮的程度,還不足以為慮,麻宗然道長乃是大才,掌握《連山易》之高深,連我也驚為天人,各地有連山法壇在,別人不說,鎮壓下這次漲潮還是沒有問題的。”
道門所說《易經》有三種,最為久遠的大概就是《連山易》,再之后乃是《歸藏易》,最后才是《文王易》。
但是對于普羅大眾而言,一提易經,想到的大概都是文王易,也就是周易。
實則,這三者同屬易經,各有所長。
所謂《連山易》,出自古時夏朝,彼時,洪水漫天而涌,禍起中原,甚至留下了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而夏朝的開國帝王,正是大禹的兒子啟。
在洪水蔓延的時代,各處平原已經無法居住,所以民眾都追逐著高山而居,躲避洪水的侵襲,所以在那個時候,易經的八卦以艮卦為始,象山之出云,連連不絕,又因如山之連綿,故曰《連山易》。
而之后的《歸藏易》,則出自商朝,商朝易經八卦以坤卦為始,故曰《歸藏易》,古書《新論正經》又云:《歸藏》四千三百言。《歸藏》藏于太卜。
至于《文王易》,后世流傳神話傳說許多,大都言說,彼時有河圖洛書出世,神龜背圖現世,周文王觀河圖洛書,作《周易》。
以如今的局面而言,洪澇災害極有可能發作,《連山易》卻是最好的消劫法門。
麻宗然道長布下的連山法壇,李林自然也有所了解,以黃玉為陣基,牽引來四野八荒的地炁,聚于岸邊,匯于法壇之上,只九階法壇,卻有巍峨高山之力,可鎮壓兩岸,輕易不至水漫兩岸。
沉吟著,李林用較為簡單的話語,將三易的區別講述給嚴義德等人說,又仔細的講述了《連山易》的作用,之后才凝重的開口道:
“雖然說連山法壇肯定會起作用,這次的漲潮也不成問題,但是還請各位重視起來,天地之間的壬水靈炁還在不斷的激增,潮水還會持續的上漲。
我們諸位修士合力立下法壇,祭起法器,但是只能勉強做到消減災禍的劫數,卻無法做到真正的消劫,水漫江河兩岸只怕終歸是注定的事情,但已經被我們延緩,為大家爭取了世間,還請提前做好群眾的疏離工作,找相關專家確定可能存在的災害區域,提前進行疏散吧。”
“好。”
想到了前世經歷的種種,李林也頗為感慨的嘆了口氣,負手而立,似是呢喃自語,似是說與眾人聽。
“接下來,就看天時年景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