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孫宣仁能夠想到,三弟孫宣禮可以憑借背景考上舉人,自然也能想的出來,一個比之舉人還不如的秀才身份,也是可以運作的。
現在,他就已經陷入了遲疑。
“宣禮,這幾日你就別外出了,好好在家里溫書,拜師那天給蘇大人留下個好印象。”
看出孫宣仁和孫宣禮之間可能爆發的矛盾的,不只是孫怡佳一個人,還有她的父母。
畢竟古話說得好,知子莫若父。
更不用說,孫宣仁心里的嫉妒,連隱藏都沒有隱藏了。
為此,孫父選擇先讓三兒子安分一點兒,認真在家里學習就好。
一方面是真的需要好好讀書,免得到時候蘇學士順口考教兩句,一句都答不上來。
就算礙于這次的功勞,依舊還會收這個弟子,但接下來嘛,估計就不會有太多的照顧了。
另一方面,也是讓他乖乖在家里待著,別出去嘚瑟。
老大已經很嫉妒了,如果再看到老三又得到了國子監哪個同窗的邀請,赴了誰的酒宴。
再想起,老三之所以能有這一次的機會,是因為上一次得到了國子監的名額,心里嫉妒之下,怕是真的可能出什么問題。
現在先讓老三安分一段時間,避過老大心里最不舒服的這段日子,再加上他們夫妻兩個的勸說,這兄弟倆還能好好相處。
“是啊,你被蘇學士收徒的事情,難免不會惹來你某個同窗的嫉妒,要是有人想要破壞,邀請你出去借機陷害你可怎么辦?”
孫母也是同樣的考量,不過因為女人家的心思,比起男性來說更加細膩一些,因此她還想到了別的方面。
在國子監讀書的那些人,也有很大一部分,靠山不到從二品的。
現在自家兒子一個商人出生的下等人,卻有幸拜入從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的門下,嫉妒的人不是一個兩個。
只有有一個人,心狠一點兒,把兒子灌醉之后玩兒個把戲,壞了兒子的名聲。
那個蘇學士為了自己的面子,估計也不會再愿意收兒子為徒,而是換一個回報了。
“你娘考慮的很對,你這幾天乖乖在家里待著,以防萬一。”
“知道了爹娘,我就先回去溫書了。”
孫宣禮看了兩眼大哥孫宣仁的臉色,拱了拱手告退了。
他也知道,父母的考慮都很對,是真心的為他著想。
同時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以往在國子監的成績,還真的不行,根本達不到被蘇學士收徒的地步。
他也那些同窗們,對于他的大運氣,根本不可能服氣。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嫉妒他的絕對不止一個人。
比陰損手段,他比不過那些真正在富貴窩里長大的紈绔子弟,被算計了妥妥的會中招。
而真才實學,他的能力也不怎么好,要是有人光明正大的挑戰,既不能拒絕,又肯定失敗。
既然如此,還不如在家里,直接住到老師收徒塵埃落定的那一天。
“還有宣仁,一會兒來書房,我有事要和你說。”
孫父說了三兒子,自然不會忘記大兒子,準備再一次和他談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