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女兒還是妹妹,嫁給他絕對不會虧。
他的年齡也正合適,只要兩家談好,就可以走三書六禮準備成親。
不像孫怡佳,現在才十三,離及笄還有兩年,也就是說至少需要等兩年才可以走三書六禮。
這家人看起來也是疼女兒的,三書六禮走慢一點兒,估計又是兩年。
中間如果出個什么意外,這門聯姻可能會出個什么岔子,直接告吹。
更加比不上,現在談妥就能把女兒嫁進來,享受縣令對姻親的照顧了。
當然把孫宣禮的婚事,看得比她這個當妹妹的緊迫和重要,不代表人家的宴會就不邀請她了。
他們兩個參加的宴會層次不同。
孫宣禮正處于適婚的年齡,他參加的宴會,基本上都是可以談婚論嫁的年齡段的人參與。
而孫怡佳參加的,卻是縣里一些還沒有成年的少年少女們參加的,比起相看婚事這個目的,更多的還是讓他們一起玩兒。
一般情況下,還是那么他們相同性別的在一起,否則孫怡佳參與的,也不會都是賞花宴了。
到時候等年齡差不多了,父母問一問兒女和誰處的比較好,嫁進去或者把媳婦兒娶回來之后相處的更好,新媳婦兒和小姑子之間矛盾不大。
同時這幾年的宴會時間,雖然名義上是完全只有女孩兒或者男子參與的。
不過舉辦宴會的主家的同齡未婚男子,完全可以被姐姐妹妹介紹出來,和其他女孩認識一下。
也就是說,嘴上說是看小姑子和新媳婦兒相處的如何,實際上如果不是男女雙方看對眼,哪能說出確定的某家人來。
兩方的小兒女同時看中對方,父母再看看家庭也合適,又有幫的上自己家的地方,那么他們就可以訂下了。
不過這也是這個世道,雖然對女性多有約束,但好歹還是放松了一些,不禁止男女見面。
否則真要是男女規矩嚴苛的朝代,男女雙方結婚之前別想見面,哪家一旦見了外男,就該自盡以示貞潔。
孫怡佳這段時間參加的,都是這種類型的賞花宴,每次女孩子們剛剛聊的開心一點兒了,主家就開始介紹自己的兄弟了。
這其中,孫怡佳因為是縣里的妹妹,代表的意義不小。
本地的士族官員,也就是一些舉人或者秀才的家族,敬畏他的禮部侍郎老師,認為他將來升遷有望,想要巴結他。
商人更是想要提升地位,不要隨便被人當成肥羊宰了,有意和孫家聯姻。
別說孫怡佳還是個有點兒姿色的小美人,同時多少有點兒才學。
琴棋書畫雖然沒有哪樣特別出彩有靈性,但對于女孩子來說,也不至于拿不出手。
就算她相貌平平,甚至比之常人有所不足,同時沒有任何才學。
為了她所代表的意義,那些人都不介意犧牲一個兒子,把她娶回家供著。
每次主人家出來的公子少爺,雖然看起來很端著,實際上以孫怡佳的眼力可以看的出來,他們是想勾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