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營養素對人體,尤其是對兒童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又是我們日常膳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
所以,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孩子吃些魚籽是無妨的,但要注意老人盡可能少吃,因魚子富含膽固醇,老人多吃無益。
有些老年人說,小孩子吃魚籽會不識數,實際上,孩子吃魚籽是不會變笨的。這種‘吃魚籽會變笨’的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魚籽中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還有豐富的蛋白質還一些身體需要的礦物質,因此,多吃魚籽,不僅有利于促進發育、增強體質、健腦等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烏發的作用,使人煥發青春。
葉落把鰻魚切成三四公分的小段,放了點鹽腌制后就放在一邊,接著切起了姜片,之后就是刷鍋、點火、燒水。
等水燒開后,葉落先把腌制的鰻魚倒入滾燙的鍋中焯水,大概三秒左右就撈了出來。
這么做的目的是把鰻魚皮膚上那一層粘液給處理掉,不然會有腥味。
鰻魚這種東西就跟黃鱔差不多,兩者身上都有一層粘滑的粘液,處理的時候都會抹上鹽把粘液洗掉,以免太滑不好下手。
有的人在處理好海鮮后都會選擇撒上一些鹽腌制一會兒,估計很多人都會感覺到奇怪。
其實,這個并不復雜,有些海鮮是要加鹽的,否則味不夠,比如清蒸蝦,海螺,都要在表面灑一點鹽,也可以不加,不過就是味淡點。
還有就是,鹽本身帶有防腐性質,一般在大夏天的時候,我們早上殺完魚,如果不放鹽腌制,也沒有放冰箱,那么中午的時候魚肉就會變質,而撒鹽的話則會讓魚肉沒那么容易就變質,只不過當鹽滲透進魚肉里的時候,味道就會變重。
所以,用鹽腌制過的魚除非是做成那種搭配稀飯吃的咸魚,一般都會先焯一遍水,去除多余的鹽,借此減輕咸味。
當然了,這個主要還是看個人習慣,有的口味重點會撒些鹽,口味淡的人則不會撒鹽。
葉落的口味屬于那種重口味的能吃,清淡的也能吃,算是可重可淡的類型。
把鍋里焯過水的鰻魚段撈起來,他沒有把鍋里的水倒掉,而是拿來了面條放進去煮。
沒錯,午飯葉落打算做鰻魚面。
等到面條差不多七分熟的時候,把鍋中的面條撈起來,直接放進冷水里,葉落把熱面條放進冷水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增加它的彈勁和口感。
葉落把面條被丟進冷水里就不管了,接著把鍋里的水倒掉,重新燒水。
只不過,這一次葉落把焯過水的鰻魚段、魚卵和切好的姜片也一同放了進去。
焯過水的鰻魚肉表面上變成了雪白色,可實際上內部并沒有熟透,如果撕開看的話,就能夠看到里面仍舊布滿血絲。
面條最重要的就是湯口,像是牛肉面、排骨面、雞肉面等等,通常湯口一般都是選擇牛骨、豬骨和雞骨加上些許配料經過長時間熬出來的。
這會兒時間不夠,葉落也不打算花這么多心思。
所以他才會把鰻魚放進冷水一起熬煮,只要等水燒開,那么鰻魚肉基本上也差不多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