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了解過抗戰時期的白銀價格,所以才不敢選白銀當標準。
39年的時候,白銀才035美元,到了46年,白銀價格就攀升至了086美元的高位。
這種保值債券最低自由兌換期顯然不能太長,三年正好碰到白銀高價位。先鋒軍為了樹立信用,不會去坑人,但也不會大方的翻倍兌付,顯然會虧死。黃金的價值穩定性才是先鋒軍最需要的,也是亂世之中人們最看重的。
但實體黃金畢竟有限,一些人沒法用黃金來投資,押注在先鋒軍身上也不錯。相對于積極攀升的法幣,一些國人更愿意相信先鋒軍的前途。
在沒有足夠門路搞到美元和黃金等硬通貨時,就連一些南洋土著富豪也愿意把錢投在先鋒軍的債券上來保值。他們也希望先鋒軍越來越強大,至少保持穩定,避免他們的投資打了水漂。不經意間這些各地土豪們也帶動了大量的土著人靠向了先鋒軍,消除了不少對先鋒軍的敵視。
有時候,先鋒軍的無記名保值債券比周邊國家的貨幣還好用。
“這種格局無疑比國內伸手要錢的方式更讓人佩服。手握著債券總能等到先鋒軍償還的時候,尤其先鋒軍未來發展越來越被看好的時候,人們更愿意把錢投給先鋒軍。”陳嘉庚對先鋒軍的這種債券方式更看好。
先鋒軍的資金充沛可不僅僅是靠美國人援助,經手了不少債券額度的陳嘉庚更加了解華人購買這種債券的熱情,他隱約估計的一個數值,大約推算出了先鋒軍發行的各類債券總額肯定也超過了一億美元。
面對先鋒軍已經有立國的資本,又有美國人的支持,胡文虎就算投上一千萬大洋,也覺得不會虧損,這大手筆反而能敲開直通上層的門,給趙大帥留下深刻的印象,好挽回之前一直冷灶的不良印象。
相對于陳嘉庚和先鋒軍的關系,胡文虎之前顧忌日本人,著實拉開了和先鋒軍的一些距離,現在抱佛腳需要足夠的誠意,才能在之后的立國利益分割中,占得先機。
一千萬大洋就是他的誠意。
可這塊磚卻沒有一下子敲開趙大帥的門。
門里邊現在正有人做客,趙易的心思一個勁的都在新客人身上。
做客的是美國人,馬歇爾親自來了。同行的還有美國海軍剛升為上將的斯普魯恩斯。
曼谷一落入先鋒軍之手,也就相當于盟軍在中南半島上有了一個落腳點,甚至是威脅到日軍南海的第一個落腳點,畢竟此時萊特島還沒有被完全攻陷,而且萊特島還是面向太平洋的。
美國人需要在曼谷有個基地,不光是海軍基地,還有陸軍基地,可以借助便利的交通,向緬甸、越南和馬來亞進攻。先鋒軍的發展勢頭,眾人皆知,美國人也需要了解一下先鋒軍之后的打算,是否建國,是否向英法老牌帝國的殖民地繼續進攻,立國的蛋糕美國人想插一手,分割英法殖民地的蛋糕,美國人也想插一手。
所以對先鋒軍的談判等級提升了,不過表面上,美國人是來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