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鋒軍一次次勝利面前,談其他都是空話。只要勝利不斷,就會被當做勝利之路,通往未來希望的道路,不斷有人跟隨。
軍隊如此,民眾也是如此。
現實就是如此,拿破侖不斷帶來勝利,就贏得民眾的擁護,兩次失敗,積聚的矛盾就迸發出來,把他打下王座,跌為囚徒。
趙易三人一直小心的推動先鋒軍的進程,否則一次失敗可能就會讓引發內部的動蕩,動搖先鋒軍脆弱的根基。
“我們看似地盤越來越大,民眾越來越多,但真經不起折騰,距離大國之路還遠著呢大國基礎沒有打牢固,就不要輕談建國。”趙易不時的提醒一下身邊兩兄弟,“現在建國的時機還不成熟。我們一旦建國,再去攻略緬甸和越南等地,那就是侵略,英法有種種方法反擊過來,美國人也無話可說。但如果我們是民眾的自發組織,要推翻殖民統治。這是大義所在,英法國內都會有反殖民的聲音,美國人也能幫上忙。
還有一個原因,建國和不建國這臺上臺下是兩種境界。臺上很容易就成為眾矢之的,一些行為就需要規范起來。而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在臺下做,就連我們和美國人談的條約,一旦建國認定就很難反悔。
現在和美國人談駐軍,等我們強大了再建國,需要重新談一次,有更多的底氣撐腰,各項約定也好談一些。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用在這南洋之地也是至理名言啊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發展軍隊、發展經濟,暫緩建國。”
還有一個原因,趙易沒有細說。
建國后就需要排坐坐,吃果果,更需要的是穩定。隨著先鋒軍吸引來更多人才,面對下一步對外攻略,會涌現出更多的優秀人才,甚至超越那些老資格,先鋒軍底蘊太淺,還沒有經歷過這種自然的淘汰,早早固化階層并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還不是建國論功封賞的時候,這也是趙易一直壓著軍銜的原因之一。
目前先鋒軍中,只有他一個上將,李衡和葉關都暫時中將。若是一旦建國,說不定統統官升一級,甚至還有希望拔高軍銜的,封個元帥才滿足。可接下來攻略東南亞其他地方,那些軍功怎么封先鋒軍那些年輕將領不過二三十歲,以后還有漫長的歲月,需要用功勞榮譽安撫,缺乏年齡階層的有序遞進,再向上封無可封,就容易出事情了。
所以趙易給先鋒軍先訂了一個小目標“在打下中南半島前,我們不談建國的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