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軍不是不需要坦克,而是沒法制造這么多的坦克。
“坦克我們會造的,不過不是現在。”趙易安慰他倆道,“至少也要等我們多攢點機器設備,從日本人和德國人那里多搶點設備來再說。”
先鋒軍一共才幾臺機床,就算研制出來,也根本沒法實現坦克生產線的生產。
后世華夏之所以大量造出坦克,也是建立在蘇俄援華的工業體系基礎上。這個工業體系是先鋒軍欠缺的,就算美國人答應出售機器設備援建,一時半會兒的也沒法運到。按照美國人的尿性,出售這些機器設備的可能性不高。造點槍彈還可以,造坦克大炮,美國人也會警惕了。
趙易三人干脆不漏半點風聲,寧愿把坦克制造的計劃拖后。
“陸地車輛,我們研制的重點是軍用卡車。有了車輛的研制生產基礎,以后才可談得上研制生產坦克裝甲車輛。所謂的機械化,首先應該建立在卡車的運輸線上,而不僅僅是坦克裝甲車。再說,美帝對普通卡車的限制應該會少很多。”趙易選擇了軍用卡車,主要還是從各方面綜合考慮。
現在先鋒軍后勤運輸壓力大,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急需更多車輛,比坦克的應用更緊迫。
“我們大規模造卡車都覺得很難,更不用說坦克了。”李衡苦笑道。
這個時代華夏國內也有造汽車的噱頭,不過是購買國外零件,或者手工作坊打造出來的不知道壽命如何的零件,暫時拼湊一輛汽車罷了,實用性要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大規模制造了。
“要想大規模制造,還得靠美國人,我們自己很難解決。”李衡再次說道,“當初蘇俄人自己都搞不定,還是靠美國人,才建起了高爾夫汽車工廠。還有拖拉機廠,蘇俄也是靠美國人才建起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所以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管理,我們都得多借助美國人的力量。”
他心里很是羨慕當初蘇俄人趁著經濟危機在西方大肆搜刮機器設備和人員、技術的時代。
現在經過戰爭喂食的美國資本大鱷們,很難再為一點黃金不管不顧了。
“我們的時間不多,直接移植一個汽車廠是最快的了。”趙易心中不斷盤恒。
二戰已經臨近尾聲,相比43年和44年美國人瘋狂的暴兵,就算歷史有了些改變,讓歐洲稍稍延后,到了45年,美國人還是開始對軍工廠踩剎車了。子彈產量縮減是一方面,軍用車輛的生產也開始縮減。嗅覺敏銳的美國大鱷們都能感覺到,他們也需要考慮轉停生產線的問題。
這對于先鋒軍的引進,是個可以談條件的好機會。
二戰結束后,英法必然要插手先鋒軍,到時候先鋒軍從美國引進設備勢必會受到英法阻撓。而且建造生產廠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需要提前準備。剛剛打通了海陸通道,二戰前的這段時間是先鋒軍引進設備的最佳時間段,哪怕價格高一些也值得,否則到時候出再高的價格,也沒出買的。
“我們不是派出去了不少技術工人去美國學習培訓嗎我記得去汽車廠的培訓人員也有一百多人吧我們不能只走出去培養人才,還得把老師請進來幫我們培訓人才。”趙易道,“建造一座汽車工廠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或許我們可以利用福特和通用等大型汽車公司的關系,拿下這座汽車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