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勘探,波羅芬高原到阿速坡之間的高原上很容易就找到鋁土礦。但冶煉和加工廠的選址,卻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阿速坡在塞加曼河和公河匯集處,水運交通便利,又有足夠多的水電資源,可以在這里冶煉,加工。”在最終方案中,李衡看中了阿速坡這個地方。
“我們需要盡快發展鋁生產基地,至少不能太晚。阿速坡太靠近越南邊界,安全近期內很難保障。為了安全生產,就需要進行妥協。在未來看,越南的西原,也就是中部高原地區的鋁土礦更豐富,那里勢必也要建一座鋁廠,阿速坡有些靠近西原,益處就是可形成集約效應,但缺點也是太過集中。在戰爭時期,并不安全。”趙易卻覺得需要分散風險,
“所以我覺得把這個鋁廠挪到巴色或許要好一些。巴色作為老撾第三大城市,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交通更便利,可以快速的投入生產。按照川壙甘蒙阿速坡這一金屬帶的走向,上邊有萬象基地,中間設置一個巴色配合沙灣拿吉集約成一個銅鋁有色金屬加工基地更合適一些。
當然利用周邊豐富的水資源,可以在阿速坡進行粗加工,或者干脆建一個分基地。畢竟現在的鋁廠規模都不大,等以后再進行調整也不遲。”
趙易打定的主意就是先應急。
不管鋁加工基地是在巴色還是在阿速坡,先鋒軍都急需鋁合金來制造飛機。
李衡也認同這一點,最終只能先選在條件更好的巴色進行初步生產。
購買自美國和國內拼湊起來的設備,現在已經運往巴色。波羅芬高原上開采的第一批鋁土礦也順著波羅芬高原上的大小河流走水運送到了巴色附近。
先鋒軍的第一座鋁廠建了起來,用流程簡單、投資少的拜耳法先把鋁土礦冶煉成氧化鋁。雖然拜耳法的經濟效果差,但此時也暫時顧不上了,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更沒人過問,現在只求盡快產鋁。
巴色附近也快速建起了3處小型水電站,除了給巴色及周邊電力外,主要的任務還是給鋁廠供電,一開始損耗2萬多度電才產一噸鋁,雖然產量一天還不到1噸,但終究還是趕在二戰結束前能生產鋁了。
殲6空重都得5噸多,扣去合金鋼的大梁和發動機等,真要湊夠一架殲6的鋁合金,加上損耗也還得一周的產量。
“自產鋁合金,是為了防止別人卡我們的脖子,要想盡快形成飛機制造能力還得靠美國人。現在美國國內飛機產量在減少,鋁金屬的消耗也在減少,二戰結束后,更是有大把的鋁金屬可以回收利用。我們可以先進口一批鋁作為儲備。”趙易一想到美英加給蘇俄32萬噸鋁,就覺得先鋒軍進口一萬噸鋁對美國人根本不算什么多大的事。
“為了最快形成我們的戰斗力,我們需要從美國那里進口的不止是鋁,還有銅、各種合金鋼。畢竟我們的工業基地要形成規模,只靠自力更生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階段。”趙易對自家種田的水平很清醒。
工業不是那么好發展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外來力量的支持,先鋒軍的工業都只能是作為增強實力的托底手段,只能算是有益補充,短時間根本沒法挑起大梁。
“馬無夜草不肥,國無橫財難富。咱們除了抱緊美國人的大腿外,還得想辦法發財致富,才能讓我們先鋒軍強大起來。最快的方式莫過于搶小日本的,德國人那邊也快到收割的時候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