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室急尋人調停,給出了足夠的許諾后,英國人來了,卻吃了閉門羹。
“拖”面對依舊趾高氣昂的英國人,趙易也不打算現在就翻臉,直接一個拖字決,就能把英國人拖沒脾氣了。
反正英國人的兵力還被隔絕在印度,到了先鋒軍把泰國煮成了粥,把馬來亞涼拌了菜,英國人的抗議就無關緊要了。
“經過一場二戰,英國這個老牌帝國已經沒落,不是真的撕破臉,他們也不會輕易發動戰爭。只要我們實力足夠,英國人會更加權衡其中的利弊。”趙易并不擔心英國人的反應。
一個二戰已經讓英國人耗空了精力,此時已經在孕育讓殖民地獨立的事情,一個是受到美國蘇俄等新興勢力的逼壓,不得不收縮實力,維持大陰帝國最后的門面,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英國人已經渡過了工業加工時代,進入了金融資本時代。
英國人在二戰前,就因為越來越貴的人工和地價等費用,不得不向外轉移一些工業,比如美國等。更因為金融規則的完善,讓那些資本大鱷們更喜歡這種錢生錢的游戲,逐漸過渡向金融資本階段。
這年代,美國的資本大鱷們還在控制工廠,制造一個個龐大的托拉斯。世界的金融中心還不是圍繞華爾街旋轉,而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歐洲的倫敦和巴黎。
缺少了實體工業,英國人已經對殖民地的廉價資源控制沒那么強烈了,因為這一切可以通過更加溫和的經濟手段收割過來。
二百多年的日不落帝國謀略,讓他們學會了用經濟和文化的手段去控制,二戰后的世界格局到處是英國人的影子,包括冷戰序幕的拉下。
在二戰初期的年代,就連美國人都得跟著老道的英國人學。
不過擅長耍陰謀的英國人已經忘記了海盜的精神,不敢也不愿意輕啟戰事了。
原歷史中,英國人已經在準備答應馬來亞人獨立了。經過了二戰日本人的沖擊,英國人原有的殖民統治體系被打亂,又沒有足夠的兵力重建新秩序,只能妥協,改用其他手段維持其利益。
他們許諾給當地土著政治權力,卻暗中撈取更多經濟利益,自覺是更合算的事情。
對于先鋒軍,英國人一開始也是以拉攏為主。
和美國人希望先鋒軍建國統一穩定的東南亞市場,來傾銷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不一樣,英國人更希望地區的混亂,可以挑撥當地勢力,更容易獲得廉價的原材料。
后世美國人挑撥地區戰爭,無疑也是因為國內的工業資本已經蛻變成了金融資本,已經不需要過多考慮穩定市場的問題了,反而戰爭和動蕩能在金融杠桿下撬動起巨額的財富。與之對比的是,后世的華夏更需要一個穩定的世界市場,更需要和平。
趙易對后世的華夏很看好,和二戰剛結束的美國人壓倒英國人一樣,陽謀總能壓倒陰謀。和平穩定的世界市場才能獲得雙贏。在國家利益面前,世界霸主也得讓步。
英國人拉攏先鋒軍的顯然不是雙贏方式。他們一邊挑唆先鋒軍來對付華夏,一邊挑唆華夏對付先鋒軍,更和法國不斷聯絡泰國、老撾、緬甸、高棉等土著勢力來給先鋒軍搗亂。泰王室這邊只是其中一方面,就連馬來亞,英國人也在警告那些土邦不要跟先鋒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