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德國人的潛艇中,有2桶特殊的貨物,是鈾235的鈾化合物,只有112公斤。不足以制造一顆原子彈,趙易把這2桶貨物秘密轉運,做研究用了。
“原子彈不是那么容易造的”趙易感嘆道。
原子彈的原理,后世早就傳得沸沸揚揚,一些高中生都知道,李衡也自夸過了解全過程。但原理到現實,還有十萬八千里。
從鈾礦的開采、提煉,到制造、小型化,再到投放核彈的槍,一步一個門檻,擋住了很多國家,絕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李衡也不敢輕易承諾,他這個理科男對制造原子彈的難度更加清楚,“德國人能送來多少鈾原料不會只夠造一顆原子彈的吧我們還得需要一些做試驗,否則可靠性沒法保障。鈾料不足,我們就得自己生產。第一步,鈾礦的勘探和鈾礦石的供應就是個問題。泰國和馬來西亞好像有獨居石,后世東南亞這邊沒聽說有大的鈾礦”
李衡查了所有帶來的資料,就沒有查到鈾礦的影子。
“我也沒有聽過東南亞有什么大鈾礦。這類敏感的消息,離普通老百姓有些遠。”趙易苦笑道,“不過我聽過一個傳聞,好像緬甸抹谷那兒發現過一塊大塊的鈾礦石,不知道是外來的,還是本地開采出來的。只能以后一點點的勘探了。”
“嗯,我這就組織人去勘探一下。”李衡點了點頭道,“不過,有了鈾礦不行,還得提煉濃縮。”
“這個我知道,濃縮需要離心機。離心機我們現在能買到,但這點數量不夠用,而且耗電量還需要傾國之力。”葉關沮喪道。后世和別人辯論中,早就知道這些了。
曼哈頓計劃時,耗電量占了美國同期發電量的六分之一。就算離心機比氣體擴散法省電,對現在的先鋒軍來說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二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幾大流氓還沒有過多干涉核武器,可又有幾個國家能自己制造出來僅僅一個天文數字的投資額,就足以難倒很多國家。提煉和濃縮的電力,各環節的人才,都是制約原子彈的門檻。”趙易也嘆道,“就說人才吧,我們能有多少人可用后世華夏之所以造出原子彈,也是拖到了六十年代,自己培養的人才可以利用的基礎上。就連民國那些大師們,也已經紛紛從美國等地學成歸來了。現在他們很多人還只是一個學生呢”
先鋒軍這兩年大肆派出留學生,后備人才雖然多了,大多卻在國外,現在想研制原子彈都沒幾個人可用。
“最關鍵的是我們現在沒錢”李衡補充道。
現在先鋒軍花錢的地方太多,相比把寶都壓在風險巨大的原子彈上,反而不如先擴充常規兵力。否則有彈無槍,常規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兩顆原子彈嚇不住幾大流氓,反而很容易受制于人,被幾大流氓實施經濟和技術等全方面封鎖限制。
“不過這也是一個機會。德國人恐怕也感覺到自己前景不妙,我們也得提前啟動德國的計劃了。”對德國人再次到來,趙易卻不打算放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