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一直沖進仰光城”竇定德在電臺中大喊了一聲,繼續鼓舞士氣。
不用他這個裝甲旅旅長鼓舞,手下的那群裝甲兵們早就摩拳擦掌,準備用履帶碾壓任何阻擋在前方的敵人。
這是裝甲旅的第一次亮相,所有人都急不可耐,要用戰績來證實自己。
先鋒軍的裝甲部隊也不止他們這一支,另外兩支早已經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受到了盟軍的表彰。
當初還沒有打通海陸通道時,也沒有打通印緬運輸線的時候,一切外來援助物資只能靠空運。
憑著現在運輸機那點小身板,幾架飛機才能運來一輛坦克的散件。先鋒軍還沒奢侈到用運輸機來運輸坦克的地步。所以最先組建起來的裝甲部隊都是在根據地之外。
趙易不打算先造坦克,是因為實力達不到,有現成的美援貨,也可以先購買一點應用。
楊比利組建了先鋒軍第一個裝甲團。但第一支裝甲部隊應該是竇定德他們組建的戰車隊。
當初從法國人那里俘虜了幾輛坦克后,竇定德就喜歡上了這種不怕機槍的大鐵殼。先鋒軍組建戰車隊后,他擔任了第一任隊長。一開始,這個昔日的主力營營長手下只管轄著不到一個連的兵力,后來才慢慢通過繳獲日本坦克,發展成了一個戰車營。
此時,楊比利已經從總參謀部去了印度,組建起了裝甲團。
相比竇定德一點點的摸索,楊比利學習自西方的作戰方式更加體系化,去印度也更容易和美國人溝通交流。
不過趙易三人卻也一直支持竇定德草根式的發展之路。
“土不怕,只有發揮眾人的思路,土也能土出水平。”李衡就曾公開表態支持他們的這種自行摸索方式,這無疑從最基礎的做起,在趙易三人的思路影響下已經鍛造出了自己的風格。
先鋒軍三支裝甲部隊中,受到歐洲裝甲作戰的思路影響,接受新事物更快的楊比利指揮的裝甲部隊,明顯有歐洲風格,甚至德國人的方式,楊比利也不拘一格的拿來用。
而另一支裝甲部隊是在去支援美國的那支派遣隊中成立的。
在年初先鋒軍改編中,這支派遣隊已經變成了先鋒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現在在太平洋戰斗的第1師兵力已經超過了2萬人。師長還是那個臘戌時投奔先鋒軍的華僑青年李立潘,同時也是海軍陸戰隊的總隊長。吳鳳山依舊坐鎮,負責聯系美國,主抓思想的工作。
平時李衡和葉關經常去轉悠一圈,趙易也去過一次。正是他那次去,和美國人談妥了,才建起了海軍陸戰隊裝甲部隊的框架。
海上登陸作戰,沒有裝甲力量的支持,損傷會很大。
現在的海軍陸戰隊中有一支直屬陸戰總隊的裝甲團。雖然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的補給更方便,但作戰時,直屬先鋒軍海軍陸戰隊的裝甲部隊要投入使用,需要美國海軍的配合,格外麻煩,也制約了裝甲部隊規模的擴大。
說起來,先鋒軍還有一支裝甲部隊,不過規模不大,現在也只是營一級,在歐洲戰場派遣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