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兵力已經不少了吧”葉關琢磨了一下道。
若是算上建設兵團,先鋒軍的兵力已經過百萬了。
“這些還不夠。”趙易搖了搖頭,凝重道,“二戰中軍隊數量急劇攀升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蘇俄和美國都超過了千萬人。就連日本人都湊出了七百多萬。有時候軍隊數量也是一種震懾。我們的兵力是超過了百萬,但其中主力作戰部隊才只有一半。而且一百萬軍隊也嚇不住人。華夏國內就保持著四百多萬軍隊,一樣被英法這些老牌帝國看不在眼中。
我記得英國人在二戰結束時,軍隊是五百多萬,法國人少一些,但在戰后對越南反攻時,可是派出了近五十萬軍隊。
我們不止要面對法國,或者說英法聯軍,我們還得考慮到根據地的穩定和其他外部勢力的干涉。
既然軍工產量慢慢的穩步提升,不再是短板,那么軍隊也可以繼續擴大。再翻一倍,到了二百萬軍隊時,恐怕英法進攻時就得多考慮考慮其中的得失了。”
“對付英法,精兵戰術難道不合適”葉關再問道。
他覺得用最少的隊伍打敗英法,更能打響先鋒軍精兵的名聲,更有震懾力。
“這兩者并不矛盾。”趙易笑道,“對付英法時,可以用精兵,但要穩定國防卻需要更多的兵力。在大炮機槍時代,精兵難以補充消耗的坑。一旦我們的精兵出現了大的損耗,別處補充不上來,就得拼人海。在前方精兵作戰時,后方也需要大量的隊伍來穩定局勢。在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手中掌握住軍隊,用更大規模的軍隊影響根據地的百姓,才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基礎。”
戰后的局勢更復雜,無論是國際上的還是國內的,根據地上的反日反法的矛盾就會轉化為其他矛盾,這就需要更多的軍隊來維穩。
“難道現在就要執行義務服兵役制度”葉關稍稍詫異道。
要想翻倍的擴大軍隊規模,單靠募兵制是不行了。僅僅一個軍費成本就讓人頭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征兵制。
“如果征兵,會不會逃回國內的人會更多”李衡也有些擔心道。
國人對當兵的印象并不好,他們在國內的一些經歷加深了這種印象,先鋒軍靠著高福利在前邊引著,嚴格的軍紀在后邊督促著,才勉強維持了一支紀律嚴明的強軍,很多人贊揚先鋒軍的軍紀嚴明,卻不一定愿意身處其中受約束。
“有權利就會有義務。他們想白享受福利,卻不肯為之付出努力,哪有這么便宜的事情”趙易冷哼道,“服兵役保家衛國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之一,若是連這都不想做,這樣的人留不留都無所謂。”
他頓了一頓又道“當然考慮到歷史和傳統的原因,服兵役的條件需要適當放寬。35歲以上不用服兵役。30歲到35需要服兵役1年。18到30歲需要服兵役2年。服役時間可以自由選擇,可以推遲到35歲之前的寬限期,這樣就可以給很多人一個緩沖的時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