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一旦失去了世界霸主的權杖,到處都在出問題。
工黨要接收二戰財產,戰亂讓國家財產損失沒法計數,有人在大發戰爭財,有人擔心秋后算賬才更想發起另一場戰爭來掩飾,反正工黨想從保守黨手中接過大英帝國的權力,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英國后院起火,有了美國人的撐腰,愛爾蘭要拋棄國王獲得更多的獨立權,連北愛爾蘭也有組織站出來要宣布脫離英國,投向愛爾蘭懷抱。
趙易三人不會說自己是雷鋒,提前讓北愛出現了民間的反英武裝暴力組織,也沒人猜測到他們頭上,畢竟這是英國內部早就積蓄的矛盾爆發,說不定一個小火苗就容易燃起一場大火,連蘇格蘭都能卷進去,英國人不得不先穩固后院。
外邊起火的不止東南亞。很多殖民地包括自治領都在趁著戰后英國最虛弱的時候,提出了一些要求。
有些只是提要求談判,有些干脆也點起了火頭。
畢竟英國人要重建家園,這部分建設英倫三島的費用大多數要壓在那些殖民地和自治領頭上。
利益是最好的催化劑。
趙易三人只需要一顆棋子,就能擦出火星,點燃一個小火苗,然后很容易就能聽到某處矛盾炸開。
埃及已經開始有火情了。
這個時空的德國人在北非堅持的更久,埃及受到的影響也更大,至少英國在北非的實力衰弱的更多。加上趙易三人在這里重點布局,早有民間武裝物質早早喊出了趕走英國人,收回英國特權的口號,其中收回蘇伊士運河是重點。
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和其中涉及到的重大利益讓埃及法魯克王朝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靜等英國人的反應。
在二戰中曾經是英國阿克琉斯之踵的蘇伊士運河現在也是英國人的弱點,這里要是出了問題,英國人哪里還顧得上更遙遠的東南亞
英國人也不是沒有對先鋒軍戰爭的計劃,但對于擁有百萬陸軍的先鋒軍,英國人還真沒轍。
派出戰艦轟爛先鋒軍沿海城市容易,但登陸作戰,英國人卻沒有跟百萬先鋒軍作戰的勇氣。二戰中先鋒軍的戰績世人皆知,沒有相當的兵力,英國人根本不敢出兵。歐洲還有蘇俄在虎視眈眈,英國人就算耗費巨資運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軍隊的能力,他們有這個膽量嗎
印度的動蕩,也讓英國人不敢輕易調動這些偽軍來對付先鋒軍,只能另想他法。
這么多年,包括實施靖綏政策的二戰前,英國人已經習慣了玩弄謀略,這一次對先鋒軍如此直接的武力侵吞,英國人再一次先擱置武力,一邊用出了外交招式,一邊耍出了陰招。
外交不止對先鋒軍展開外交攻勢,想從談判桌上獲得勝利,還對法國和美國以及華夏積極外交,在把美國穩住的同時,想把法國和華夏拉下水,一起對付先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