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軍要建國他們建的什么國”老蔣倒背著雙手,在花園中踱著方步,旁邊戴春風站立不語,只管瞅著鄭介民。
鄭介民拿著先鋒軍送來的邀請函,也不知道該不該遞過去,聽著老蔣發問,心中理了理頭緒,謹慎措辭道“先鋒軍要在冬至日建國,他們要建立聯邦共和制,就是美國人那種合眾國。”
“合眾國”老蔣再走兩步,才頓住,也不回頭,直接低語道,“南洋那邊各地域民俗不同,聯邦制確實能讓各地很快穩定下來。學美國人,才能讓美國人放心。”
老蔣看得很到位,當初決定國體和政體時,趙易就是考慮到了美國人的看法,才有了這個聯邦共和制這個形式。
“我們統一了東南亞傳統的幾個國家,傳統勢力還在,很難建立單一制的國家,一個聯邦的形勢能讓民間的抵抗少一些,慢慢地消化吸收后,等到華人勢力滲透到各個方面后,才能談得上真正的統一。”趙易在否決葉關提出的用“南華國”當國家名稱時,就談起了政體的確立。
直接喊著南華國太拉仇恨了。就算以后要以華人為主,也不能直接喊出華人國家,導致內部的混亂和外部的直接干涉。
西方殖民者退出,豈能讓華人再進行這么明顯的殖民用聯邦共和制最起碼能贏得國際上不少人的認同。
有時候真的只需要一個大義的帽子,一切視野就變得不同。
“美國人初步登上世界霸主寶座,相對于之前的歐洲這個世界中心,還缺少后世那種自信,急需要世界的認同,我們主動的模仿靠攏無疑能換來美國國內民眾的好感,這有利于把美國人更偏向我們。建國初期,危險太大了,任何能增加我們勝利的籌碼,我們都要用上。這個政體只是一個形式,國與國之間是不同的,掛著羊頭賣狗,誰又能說什么況且以后我們奠定了基礎,有了實力后,重新改了也沒什么,何必拘泥于一時的形勢真正決定一個國家顏色的,是看權力在誰手中,得益的又是誰。”趙易的建議最后被采納,才有了先鋒軍建立的聯邦制的最終成型。
“聽說他們的國名叫做東聯”老蔣轉過身來問了一句。
他的消息來自戴春風。
“這是對外呼聲最高的國名之一,全稱是東南亞聯邦共和國,簡稱是東聯。”鄭介民介紹道,“還有一個名稱是太國。”
“泰國”老蔣有些疑惑道。
“東皇太一的太。極大之太。”鄭介民急忙解釋道。
“口氣倒是不小。”老蔣冷哼了一聲。
“也就在這一兩天,他們的議會就能最終確定正式的國名。”鄭介民委婉道。
“東聯也不好聽,聽著像蘇聯。”老蔣心中滿肚子煩心事,不自覺的就聯想到了蘇俄。
東北牽扯到蘇俄,外蒙也牽扯到蘇俄,甚至連西北也牽扯到蘇俄,心腹大患的紅檔更是牽扯到蘇俄。這些天里,蘇俄一直像一塊壓在老蔣心頭的大石頭,動不動就崩塌下蘇俄的影子來,墜入心底。
鄭介民抬眼望了望旁邊一直不吭聲的戴春風,猶豫了一下還是什么也沒說。
“聽說他們也大力推行國有企業”老蔣繼續牢騷道。
鄭介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二戰結束后,受到蘇俄的影響,就連歐洲的英法也在推行國有企業,但這不一定就傾向蘇俄。英國對蘇俄態度很明確,先鋒軍對蘇俄的態度更是很明確。為了外蒙,已經和蘇俄吵翻了天,在自己地盤上已經明確表明了反對蘇俄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