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還是趙易揮手的照片,另一張卻是趙易站在吉普車上閱兵的照片,在這張照片中,他的右手依然抬起,不過卻是在行著軍禮。
這張故意被排到揮手禮前邊的照片也出現在了英法等外文報紙上。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趙易的形象。這年代正是強人政權時期,雖然世人都討厭軍閥,但二戰的慘烈讓人們意識到了軍隊保護者的作用,也讓軍人勢力大增,從而讓世界各國出現了很多的軍人領導人,就連美國都出現了艾森豪威爾這樣的軍人總統。趙易這樣的軍人領袖并沒有惹來多少非議。
此時歐洲這樣昔日的世界輿論的中心還亂糟糟的,自顧不暇,誰還理睬東南亞這樣偏僻地區的政局美國輿論又偏向先鋒軍,也就只有華夏國內中央報紙酸酸地點評幾句。
民眾根本不管這些,不知道的只管自己的生活,知道的也為華人在東南亞的建國而驕傲。
這個時代,華夏人為了探尋一條民族崛起的出路,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海外建國派現在并不會遭到排斥,在這個國家羸弱的時代,在很多人的眼中,國家的界限還不如民族的界限圈子大。況且東聯國的國民施行雙國籍制,可以保留祖國的國籍。雖然不在享有華夏的各項政治權力,卻能讓很多人釋懷,依舊可以對外宣稱是華夏人。
這大大增加了很多華夏人對東聯國的興趣,畢竟國內的局勢沒多少人看好。
“去南洋別忘了那里是誰的地盤。就算建國能擋住洋人的報復”但卻有更多華夏人對先鋒軍的前進并不看好。
經過抗戰的宣傳后,很多華夏人知道了美國人強大,但只有極少數人才知道英法已經沒落。從華夏被轟開國門時,英法的強大就印入眾多華夏人腦海。南洋地區是英法的殖民地已經被眾人所知,沒幾個人覺得先鋒軍這樣的華人隊伍能對抗得了英法的反撲。包括老蔣。
幾乎所有人都對英法信心十足。但英法卻對自己信心不足。不是沒信心打敗先鋒軍,而是擔心傷亡過大,會引發國內的反戰浪潮。
先鋒軍閱兵式,英法都在匯總情報,不斷傳回倫敦和巴黎。
在不斷推敲分析后,對先鋒軍反撲的計劃不斷推遲。另一個計劃卻得到了越多人的贊同。
于是在過了圣誕節后,荷蘭人在東南亞的攻勢終于開始了。
因為有了個先鋒軍,擔心先鋒軍半路插手,荷蘭人在東南亞大規模的軍事鎮壓行動一直沒有展開。
現在有了英法的支持和承諾,早已按耐不住的荷蘭人立即對爪哇島發動了攻勢。
爪哇人雖然喊著獨立建國,但對這個當初的宗主國還是心有余悸,在戰后一次次的談判中,還是讓荷蘭人早早登上了爪哇島,現在占據了雅加達周邊地區。荷蘭人也早就在調兵遣將,在雅加達附近布置了1萬多人的軍隊,只是擔心外界的干擾,一直沒有發動,現在終于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