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打壞了,給你們留不下幾輛。”對沾著點老兵油子氣息的鄭大斌,趙易也不介意多笑侃幾句。相對于彭季淮的嚴肅,林瑞的冷靜,鄭大斌那點油滑并不影響他對三巨頭的忠心。可以說他能一路升官,忠心才是他最大的本錢。
“真能給我們留下”本來他也只是和趙易笑侃幾句,增進感情,并沒多少指望,聞聽下不由驚喜地睜大了雙眼。
“我們的1號坦克已經進入了最后的試驗定型階段,很快就會投產。你確信繼續裝備法國人那些破爛貨”趙易笑吟吟道。
“真的”鄭大斌更加震驚了。
1號坦克他知道,作為東聯國建國后的陸軍一號工程,其實從43年就開始了。三年多的時間,終于有了收獲。
他不知道的是,這個1號坦克還汲取了過去和未來無數智慧的營養,在李衡精心準備下才打造出的體系。
陸軍一號工程不止1號坦克,僅就坦克而言,其實是三款坦克。
分別是1號的主戰坦克,2號的水陸兩用的輕型坦克,和3號的重型坦克。
東南亞地區河流縱橫,和華夏南方一樣,需要一款輕型坦克,甚至因為現在的道路和橋梁條件成為實際上的主要坦克。
但畢竟裝甲和火力不足,還是讓位給了各方能妥協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也就是試驗命名的1號坦克。
“變化了多種方案,最終產物還是五對輪。”葉關對這個妥協的產物一直調侃,就連他的創造者李衡也不是很滿意。
“本來我想突破五對輪,起碼要六對輪的。畢竟坦克的壽命很長,有一個良好的平臺,可以留出比五對輪更多的升級空間,可以慢慢積攢出坦克海。還不至于太浪費。可現實條件真的不合適,性價比算起來,還是五對輪比較合適。”李衡終于還是屈從于現實。
“我們工業基礎太薄弱,就算有好的設計,也無法實現,還談不上確立一個好平臺的標準。現在的1號坦克就當是我們積累經驗了。”趙易笑著安慰他們道。對于1號坦克,他倒是很滿意,至少在時間上,讓先鋒軍有了對抗英法更足的底氣。
3號的重型坦克其實就是李衡原定的六對輪,但技術和工業基礎的不足讓這個計劃實現還遙遙無期,就連主推的1號坦克,也遇到了很多的工業難題,只有吸納了眾多德國工程師后,才在戰后這一年內得到了眾多突破,最終定型。
有了1號坦克,趙易自覺腰桿子都硬了不少。雖然產量還受限制,1號坦克大規模服役還早,但現在法國人的這點坦克裝甲還不放在他的眼中。
法國人所謂的快速突破,其實都是先鋒軍給他們準備好的,否則不談隱藏的空中攻擊力量,已經大規模生產裝備的40火也早就會讓這些法國坦克趴窩了。
讓他們進來,只為在河內附近已經給法國人挖好了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