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這個人我琢磨了不少,你搜集到的那些情報中也能分析出這個人的一些情況。總的來說,還是值得我們拉攏。”趙易卻不以為然,
“后世的孫立人事件疑點甚多,不能以此來評價孫立人。結合我們現在搜集來的情報,可以看出孫立人對政治并不是那么熱衷。要說只靠他那一系軍隊來武力推翻根深蒂固的老蔣政權,恐怕他自己都知道不現實。沒有眾多老蔣利益相關的文官支持,沒有其他軍隊勢力的支持,難道他自己建立軍政府經歷過軍閥混戰年代,又在美國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他會認可軍政府這樣的形式
美國支持也不靠譜,要知道那時候國人可是剛趕走日本人,覺醒了民族意識的國人對國外勢力的干涉可是很反感。孫立人這樣在美國覺醒過國家和民族意識,特別高傲的人會去上趕著抱美國人的大腿
種種分析表明,他還沒有這樣的野心,也缺少游走平衡各個勢力的政治能力。
要不看那張水木大學的文憑,他還算是一個相對純粹的軍人。”
“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黃袍加身也有可能。”葉關對孫立人還是很有好感,只是考慮到其中的一些威脅,不得不謹慎小心。
在利益推動下,就算是位高權重者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我們有福利體系,你說士兵愿意聽誰的”趙易卻覺得民眾的利益所驅有時候也是很好的導向,“就我們現在的條件,孫立人影響還沒有那么大。”
有了先鋒軍的橫空出世,孫立人在印緬戰場上的表現就顯得沒那么出彩了。美國人的援助也更多偏向了先鋒軍,甚至國內的那些青年學生也愿意先投靠先鋒軍。
一步差,步步差。孫立人的新一軍并沒有原來那么顯眼,加上先鋒軍的影響,直到現在也沒有被老蔣派去華夏東北參戰。
趙易很自信,等到美國人打算扶持孫立人在先鋒軍中搗鬼時,先鋒軍早就發展到不懼這樣的影響了,何況孫立人愿不愿意受美國人挑撥都要另說。
“就算有山頭也不怕,我們內部的山頭還少嗎”趙易淡淡道。
先鋒軍中山頭早就有了,二戰結束建國后,山頭更加突出。
三巨頭建軍建國時間太短,缺少底蘊,外來者眾多,難免有各股勢力。
就華人本身來說,新移民和原華人之間就矛盾眾多。
就連每一年的移民都冒出來了一些小團體,原華人中更是因為地域、中西文化以及教派的不同而各立山頭。
先鋒軍中,不止移民和原華人派之爭,就連各部隊之間的爭執也使得界限明顯。
隨著先鋒軍的大幅度擴張,下邊的官兵距離三巨頭愈發遙遠,國家和民族的思想教育略顯虛飄,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依附于上邊的各級長官。為了各自的利益,手下的那些軍長、師長早已經逐漸各有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