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后世那么多見識,隨便挑出幾項就可能做到世界首富,要是在資本上輸了,才叫笑話。”在這些規則內斗,趙易并不懼英法,但那些積累了上百年的殖民地資產總歸讓英法占據了先手,也是一堆麻煩。
本來趙易還想忍一忍,在之后通過其他手段慢慢的把英法殖民經濟勢力擠出去。
這樣的手段后世太多了,僅僅一個行政上的拖字決,就能把那些外來經濟拖垮了。但這個時候,硬懟法國人的戰爭帶來了新的機會,可以快速整合國內資源。
國際上通行的方式,打仗打輸了自然要賠款。法國人需要賠錢,更知道憑著先鋒軍的實力已經很難再保住一些資產,畢竟缺少了強勢壓制,在異國和別人玩規則,根本就是找虐。
法國人不得不忍痛割讓了一些資產。尤其是被日本人強奪后有了爭議的很多資產,直接放棄。換來的是先鋒軍交還了部分俘虜和武器,還保留了海防的暫租權。
說實在的,法國人的那些武器,先鋒軍還真看不上眼,包括那些拼湊起來的萬國坦克裝甲。反倒不如還給法國人,獅子大開口的開出高價贖金,多割讓法國人的資產。
海防沒有收回,惹來不少閑話,只是被先鋒軍戰勝法軍的消息壓住了。
保留海防,也是法國人的條件,以備以后翻盤。但就算是想租借,也被先鋒軍一口否決。
華夏對租借的敏感,哪怕是一小片土地,也意味著勾動百年的恥辱。
就連美國人在新加坡也只是租借一個軍事基地,還得打著聯合的名義,更何況法國還戰敗了。
雙方你來我往的談了多次,終于各讓一步。法國人用那些注定收不回來的資產換來了海防三年的過渡期,也就是說法國人會在三年內逐漸撤軍。
法國人需要這樣的緩兵之計,先鋒軍也需要時間。
“法國在亞洲的海軍主力就集中在海防,現在英國人的戰機已經虎視眈眈,我們沒法集中空中力量在海防,更沒法輕易對付法國人的戰列艦和航母,要想強攻下海防,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三年后,等到我們的噴氣式戰機和導彈這些大殺器出來,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他們趕走了。”趙易主張徐徐圖之。
“民眾倒是沒什么太多想法,這一次能擊敗法軍,把法國人逼到談判桌上,大多數民眾已經很高興了。這一仗確實打出了自信。”葉關也知道,在海防問題上來自民眾的壓力并不大。
從一開始懟上法國人,大部分民眾就信心不足。
雖然打敗了東洋人,但西洋人的威勢卻是滲透到了方方面面,這信心怎么也提不起來。就連戰果出來說打敗了法國人,很多民眾都不相信,確信了的也不覺得就是最后的勝利。
和那些老牌帝國抗衡,不是一兩場勝仗就能改變結局的。那些老牌帝國敗一兩場不會傷筋動骨,但先鋒軍一旦失敗可能就萬劫不復。若是逼法國人繼續拼下來,經濟上還得依賴外界的先鋒軍恐怕難以討好。很多人覺得和談了最好,就已經是勝利了。
不過經此一戰,再懟法國人,甚至懟上英國人,民眾已經多了些信心。
增加信心的不止是東聯國的民眾,就連世界各地的華人和華夏國內也在洋人面前挺直了一點腰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