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倒是現實,停戰協議剛簽完,就來跟我們要子午線輪胎的技術。”李衡顯然沒法一下子轉換過角色來。
“這很正常,都知道子午胎是好東西了。”趙易并不覺得奇怪,資本的社會當然是要追逐利潤。利潤小了,還能被壓制,若是暴利,再多的壓制也能被掀翻。
“子午線輪胎還真是好東西。耐磨、不易被穿刺、壽命長、承載大。”李衡說的這幾項已經足夠法國人心動不已了。
其他的節省燃料等方面現在還體會沒那么深刻,僅僅這幾項已經碾壓傳統的那些普通輪胎,要不然后世也不會一統江山了。
單單一個耐磨、長壽命,對于那些擔心橡膠資源被卡的西方國家來說,就是巨大的誘惑。
“只是大規模制造我們還有些難度。”李衡有些不好意思道。
子午線輪胎在去年接收了一部分日本輪胎設備后就已經靠手工作坊生產出來了樣品,并通過了各項測試。
他們三人帶來的兩輛車上都是裝的子午線輪胎,想仿造很容易。但工業化生產卻面臨著很多工藝上的難題。后世那些小作坊背靠著華夏龐大全面的工業體系,都難以大規模制造子午胎,更不用說現在的先鋒軍了。
建國伊始,有太多急需的項目需要從零開始去攻關,李衡每天忙得不歇腳,根本顧不上子午胎這個并不是急需的項目。
先鋒軍已經有輪胎可用了。在二戰時期,先鋒軍就未雨綢繆地在籌備自己的輪胎產業,借著華夏國內的力量靠手工作坊造起了輪胎。
手中掌控著橡膠資源,哪能還不知道繼續投資橡膠深加工掌控著上下游的一條龍產業,才不容易被人卡脖子。
二戰后,不止接收了日本的設備,還有德國和意大利的部分設備,甚至法國等國廉價處理的機器設備也接收了一些,當然還有美國新引進的。靠著這些萬國牌,先鋒軍在吉隆坡、西貢、萬象建起了三處輪胎廠,都可以生產普通的平行線層輪胎。
目前三地汽車輪胎產量已經年產8萬條,超過了41年沈遼丹三地的橡膠生產水平。
這個產量其實也不高,還不如后世一些村辦企業的水平。但先鋒軍現在車輛也少,暫時滿足大部分需求。
“子午線輪胎對我們并不是急需,很多地方的路段不像歐美那樣平整,不少路段是碎石路,這很傷胎側。要知道子午線輪胎的胎側太薄是一大缺陷,很容易爆胎。我們擁有豐富的橡膠資源,普通輪胎可回收利用也方便,這使得我們對子午線輪胎的普及并不著急。”李衡在考慮各項目優先度時已經把子午線輪胎向后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