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需要時間,撫平戰爭的創傷也需要時間。等我們這邊打完了,留給我們的時間就不多了。”趙易重復道,“早打要更好一些。”
早打的好處還有不少,比如歐洲的經濟正在復蘇,等再過兩年法國經濟緩過來,發動的戰爭規模會更加龐大。
“歐洲現在左翼勢力興起,對戰爭牽扯較大。我們此時打一場,英法都難盡全力。只是戰爭一開始,打到什么程度,打到什么時候,很難把握。”這也是趙易遲遲沒有下定決心的原因。
一旦開戰,先鋒軍恐怕要同時面對英法兩方攻擊,誰也不敢保證這場歷史上沒有過的戰爭會演變成什么樣子。一旦戰爭爆發,很多時候已經不受參戰雙方控制了,尤其是美蘇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情況下。
“打”這么簡單的一個字,在趙易心中已經憋了半年多了,反復思量,直到現在還沒有最終說出口。
“做好準備,等法國人開第一槍吧”最終趙易還是選擇了被動。
“我們很難做到全面監控,尤其是英國人。若是英國人突然空襲,我們損失會很大。”葉關倒是不擔心法國人,而是擔心情報太少的英國人。
等對方開第一槍雖說能獲得弱者般的同情,卻容易失去戰機。按照英國人的空軍實力,要搞突襲,第一輪就能讓先鋒軍損失慘重。
“我們的76毫米高射炮可以仿造了,但更大口徑的高炮數量太少,防空導彈也只研制出了個雛形,要想防住英國人很難。”對英法的高空突襲,李衡也沒太好的辦法。
40毫米博福斯要仿造的難度不弱于76毫米的,考慮到近爆引信,先鋒軍優先選擇了海陸通用的76毫米口徑。只這一項就牽扯了先鋒軍的大部分造炮精力,無暇顧及其他。
軍隊其他高炮主要靠繳獲,有20、37和40毫米,有57、75、88毫米,還有100、105毫米。最大的口徑的那門128毫米炮只是作為樣本參考,被隱藏在試驗場內。其他也就是3門127毫米艦炮挪到了陸地上,難以移動。
除了先鋒軍能自己仿造的76毫米,75毫米及以上的中大口徑高炮先鋒軍布置在各地的不過只有84門,主要是75、76和88毫米的。
先鋒軍自己生產的76毫米高炮到目前不過才生產了22門。
總共剛過百的中大口徑高炮面對到處是漏洞的天空防線,也是無能為力。那些小口徑高射炮數量雖然多一些,但對五六千米以上的轟炸機卻只能對影空嘆。
“海軍那邊需要多操心,注意一下區域防空。”趙易也沒什么好辦法,幸虧海軍的防空實力比陸軍要強一些,先鋒軍的那些主要城市集中在海邊,先鋒軍的海軍戰艦屬于港灣艦隊,但還是能分擔一下港口城市的天空防御。
“最重要的還是雷達站的建設,我們要做好提前預防,及早驅逐。”趙易轉頭對葉關道。
雷達的仿造和布置一向是由葉關來處理。晶體管的他自信還能輕松玩一玩,真空管的雷達,他也只能帶人不斷摸索,新仿造的雷達性能只能說比日本人的強一點,卻不及英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