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結束戰斗,我們只能如此。”趙易淡笑道。
有太多的事情在電話和電報中不方便說,戰爭期間坐鎮萬象的李衡還是直飛了一次河內,三人又組織了一場碰頭會,應對一些新的形勢變化。
這一段時間,戰略的重心就在越北。
先鋒軍不過二百萬左右的軍隊,四分之一用在了越北,五分之二用在了對法戰場上。
剩下的120萬軍隊中,有30萬要防御漫長的華夏防線。母國并不意味著安全,在英法勾結下,那些軍閥甚至是老蔣是難以讓人信任的。
另有40萬軍隊散布在緬印地區,30萬軍隊駐扎國內各地維持治安和剿匪,包括海外島嶼和對荷戰場上,在所謂的西線,其實應該說南線,包括曼谷、馬來半島在內,只駐扎了20萬軍隊。
“英國人已經沒有陸地作戰的勇氣了。”葉關最瞧不起英國人的陸軍,覺得英國人目前階段不會貿然登陸,陸地戰場的重心就在法國人這邊,“他們最喜歡在旁邊撿便宜,至少也要等法國人把我們主力牽制住,他們才會上來吧!”
“我們不能抱僥幸心理。”趙易雖然嘴上說,心里也不覺得英國人會大規模登陸。
法國人二戰雖然投降,卻慢慢地恢復了一戰損失的人口底氣,反倒是英國人連續熬過了兩次大戰后,人口尤其是青壯已經損失很大了。加上糟糕的經濟和要面對和蘇俄甚至美國的對抗,在沒有絕對把握前,英國人是不敢親自登陸作戰的。
不過也有例外。
“我們需要考慮到英國人驅動印度人來對付我們。”趙易道。
雖然印度人的部分人暗中聯合先鋒軍共同對付英國人,但還有英國人掌握的力量,阿三哥也向來不可靠,不得不防。所以印緬地區的布置始終不低于40萬軍隊。
不同于馬來半島的軍隊,這40萬中只有一半是屬于甲乙級別的正規作戰部隊。
按照先鋒軍的部隊級別劃分,甲乙丙丁四種級別中,只有甲乙類才算是真正的作戰部隊。先鋒軍近200萬大軍中,建設兵團和部分駐防部隊等丙丁級占了一半。
對付阿三哥那樣水平的隊伍,丙丁級的也可防御。
就連越北的50萬軍隊中,甲乙級的也只有30萬左右。
倒是南線上,20萬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是甲乙級的精兵,除了馬來半島等地地勢局促,施展不開大軍外,還隨時給英國人挖著坑,等他們跳進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