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走勢本來就是談判的晴雨表。
“我知道了,再一次登陸失敗。什么?連馬來亞號也中彈了。是航彈還是魚雷?我就知道該死的先鋒軍還有見鬼的魚雷。德國人和日本人都有魚雷,先鋒軍會沒有魚雷?”英國談判特使基爾倫勛爵感覺每天都是糟糕的消息,連那些所謂的好消息也往往帶來加倍的傷害,
“什么?我們擊落了3架先鋒軍新雷電?那我們的損失呢?6架流星?該死的,這也算是好消息?賣糕的,我明天還面對那些黃皮猴子嗤笑,難道就沒有一點讓我們值得高興的真正的好消息?”
……
先鋒軍糟糕的消息也不斷。
“美國訂的零件都用完了,現在美國人早已經停了供應,戰時也沒法再供應。新戰機的生產很快就要回落,產量恐怕還彌補不了戰損。”李衡很快也給趙易提醒道。
先鋒軍之所以噴氣式戰機產量大增,主要還是借了美國人的力。
30套發動機和戰機的關鍵零件就是來源于美國人的訂單。
“那些對我們來說難以加工的零件對于美國人來說,算不了什么。干脆不用遮掩,直接找美國人下訂單,一解燃眉之急。”當初怎么盤算都沒法完成新戰機的生產任務,李衡不由把算盤打到了美國人身上。
“這會泄露我們的秘密。”葉關一開始是反對的。
“只要我們的新戰機一出現,就瞞不了美國人,根本沒法保密。”李衡說的這點,三人都明白。
要想抱美國大腿,就得有投名狀。這款新戰機的出現,若是美國人感興趣,根本沒法遮掩,這是抱大腿的代價。
“除非我們拋開美國,到時候不止抱不成大腿,還會成為美國人的敵人。現在我們只能裝孫子。”葉關也只能無奈。
“新戰機雖然沒有秘密,但也不是能被美國人一下子能看透的。我們和美國人工業體系是不同的,就算美國人拿到了我們的戰機,也不值得山寨。只不過提前兩年啟迪一下他們的思路而已。”李衡還是有些自信。先鋒軍的工業體系從一開始就是共和國的那一套,一些工業標準和美國是不同的,就連一些螺絲釘都不一樣,美國人要是傻傻的照抄,肯定要抄出毛病來。
美國人沿用了那么多的英制單位,不值得也不想為另一個標準新開生產線,而且新戰機牽扯到的也不止一條生產線,那是另一個牽扯到千千萬萬個標準的工業體系。
若是湊合能行,噴氣式發動機就不會被冠名為工業王冠了。
美國人就算得到了完整的樣品,也只能是借鑒一部分思路,比如機身后掠翼。
這部分思路早有相關理論,美國人在二戰中也早有研究過,德國人更是應用了后掠翼,最多后掠角小了點。大的后掠角各方也有理論研究,只是前路迷茫,很少有人踏出去。
這也瞞不了人,外觀都能看到,就算沒有先鋒軍,蘇俄也很快走上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