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布置在緬印地區和馬來亞的轟炸機基本以輕型轟炸機以及攻擊機為主,戰斗機也兼職了部分戰場上的轟炸任務,大型的遠程轟炸機很少,估計是美國人提出了某方面警告。”英國人猜測到美國人需要馬六甲海峽的穩定,所以才導致先鋒軍的轟炸機很少越過馬六甲海峽。
畢竟這個意義不同,就算美國收先鋒軍小弟,也要事先劃出底線,不能擅越。或許馬六甲海峽就是正在逐漸控制這里局勢的美國人的底線,從一開始就在排斥先鋒軍。
想到這一點,英國人對先鋒軍的空襲行動就沒那么緊張了,至少一部分英國人已經不大在意了。
貝文上士就是其中之一,沒有千日防賊的,這么多天下來,神經一直繃著,卻始終無用武之地,任誰都要松懈。
伍德中尉雖然照例提醒一下,心中也沒在意。
英國人在周邊的殖民地并沒有發展什么工業,建設機場尤其是噴氣式戰機的機場各種物資基本上都需要從外地運來,一些物資還必須要從歐洲運來,連附近的印度和澳大利亞也沒有。這就導致了英國人到現在只在棉蘭建起了一座可自由起降噴氣式戰機的機場,多了他們也舍不得投資。
之前英國人覺得只要這一座機場就足夠了,沒想到先鋒軍冒出了新雷電。戰爭帶來的壓力不止是臉面,還有財政,直到現在英國人也沒有下定決心開一個可供噴氣式戰機應用的新機場,最多只在周邊建了兩條可勉強起降噴氣式戰機的應急跑道作為備份。
為了守住這唯一設施齊全的噴氣式戰機機場,英國人也做了很多的準備。除了雷達站,大量的防空火炮也布置在了周圍,還有臨近一個起降螺旋槳戰機的普通機場,英國人覺得已經萬無一失了。
伍德中尉還是提醒了一句:“機場上還有一批流星沒有入庫,這幾天要打起精神來,防止某些老鼠鉆進來搗亂。”
這也是上邊特地叮囑的。
英國本土新支援來的24架流星已經轉移來了機場上。可機場上沒有足夠的鋼筋混凝土機庫。
要堤防空中轟炸,這些鋼筋混凝土機庫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造,英國人有些偷懶,地下機庫因為之前的雨季工期一再拖延,目前不過建起了12座地上機庫,擠上了18架,加上原來的流星,還有13架沒法安排,不可能露天擺放,被發現當靶子。
在二戰中擅長偽裝的英國人再次想出了奇招,把這些噴氣式戰機停放在了叢林中,偽裝了起來。
在驅逐了其他無關人員,甚至防止華人滲透的大量土著后,基地內的地面防護重兵把守,讓敵人很難滲透進來,而天空中更好騙過,甚至英國人還在距離五公里處建造了一個假機場。
這只是暫時的安置,隨著戰損和新支援物資的到來可新造地上機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英國人也知道現在有些危險,對周圍的防御還是比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