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最前方那伙法軍,聚集在先鋒軍第三道防線處的法軍也甩脫了這個支援的包袱,沒了前進的動力,現在只想著和海防方向的法軍合攻退路,要退回海防。
這一伙法軍實力是人數最多的,有3萬多包括外籍軍團和非洲軍團的法軍以及3萬多當地偽軍。
他們的實力也是最強的,因為靠近海防,能得到更多的海防炮火支援,就算后勤線也沒有完全被掐斷,陸陸續續的還能得到海防的陸地以及空中補給。就算是連日的戰斗讓他們減員近一半,也不是輕易能拿下的。
先鋒軍兵力眾多,但在局促的環境中,可施展的空間并不多。
但趙易還是力推優勢兵力,除了輪番作戰打車輪戰讓法軍疲憊不堪外,還需要這些兵力的坐鎮來梳理內部環境,同時也可震懾法軍。部分法國人不愿打下去,也有其中一部分原因。
時間一長,先鋒軍的大致兵力已經能被外人所知,法國人怎么算也覺得打贏這場仗代價太大了。
先鋒軍出動如此多的兵力,后勤壓力的代價也很大,但現在到了收獲的季節。
之前還需要留著這個包圍圈拖住法軍,讓法國人從海防不斷輸血,免得直接去硬碰海防這個刺猬。現在已經到了談判的關鍵時機,先鋒軍不再留手,大軍壓上,又花費了不到一周時間,把這處包圍圈內的法軍也吞了下來。
剩下那3萬多法軍和陸續支援進包圍圈的六千多人,全被先鋒軍吃了餃子,就連海防方向支援接應的法軍都被坑進來了12萬多人,被困在了一個新的包圍圈中,難以再返回海防。
加上到來不多的援軍步兵,海防城防上現在只剩下2萬多人的法軍和召集來的3萬偽軍,在北、西、南三面都有先鋒軍大軍虎視下,若不是內有建造的眾多堡壘當龜殼,外有法國海軍火力支援,想自保都難。
當英國人在蘇門答臘島重新一點點的把空中優勢挪向棉蘭的時候,法國人已經被打得只能縮守海防了。
法國人在談判桌上聲音也低了一個八度,但依舊死梗著脖子不肯放棄一些特權。倒是英國人眼看著法國人很難有起色,私下里倒是開始對先鋒軍嘴軟了。
和二戰中被打斷了脊梁的法國人不同,英國人輸不起。
他們還有廣闊的殖民地,尤其動蕩不定的印度,不必太在乎東南亞的那點經濟利益。他們還需要集中精力在歐洲對抗蘇俄和美國人的滲透,很難拿出更多的資源和精力來對付先鋒軍。
雖然二戰美國人開始上位,但英國人也不甘心就此推出世界霸主位置,尤其在歐洲地區,英國人還想努力一把。
戰后鐵幕可是英國人最先提出的,除了挑撥著美蘇對立外,也不排除英國人拿出帶頭大哥的派頭,對蘇俄的滲透發聲。可英國人畢竟衰落了,只能喊口號,卻沒法真正對抗,無奈只能依靠美國人越來越多,眼睜睜的看著美國人登基。
只到馬歇爾計劃實施,用金錢砸碎了歐洲人的尊嚴,美國人才真正成了老大。
這個時候英國還在歐洲擠兌美國,世界各地給美國人下絆子。
此次和法國人一起打先鋒軍,未嘗沒有試探美國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