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艦隊更多面對那些土著,更需要威懾。
改名為鎮遠和定遠的妙高號和足柄號,雙雙列入了南海艦隊名單,加上羅浮號和武夷號,四艘巡洋艦是先鋒軍海軍實力最強的。
“南洋艦隊所轄范圍內,島嶼眾多,需要巨艦大炮的威懾。”這是趙易在分配方案中特地強調過的。
在沒有導彈的時代,大口徑艦炮就是真理。
在沒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以及航母的海域,重巡就是老大,就連輕巡也能在東印度群島那片海域稱王。
但先鋒軍需要南洋的穩定和華人的自信心。東海艦隊是沒指望了,西海艦隊一時也難以擴張出去,唯有南洋艦隊可以在一群獨木舟面前張揚一下。
這似乎有些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但趙易說的很明白:“只要保持南洋諸島的穩定,就已經是南洋艦隊的最大功績了。南洋艦隊面對的可不止是諸島的那些土著,還有澳大利亞以及其他英國殖民地勢力,以及未來的敵人。”
南洋艦隊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借助諸島的條件來完成菜鳥們成長的一個過渡,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海軍軍校。
先鋒軍的海軍初看上去戰艦眾多,但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員去熟練操控。一群海軍菜鳥可以勉強開船出去,但參加戰斗純粹是去送人頭。
之前和英法開戰,海軍主力戰艦就是一直被嚴禁外出的,這樣的存在艦隊只派出了幾艘魚雷艇以及布雷艦等輔助戰艦。
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現在都是大國流氓們的草場,先鋒軍海軍要走出港口,在窺探大洋前,除了近海,南洋諸島就是最佳訓練場。
為了盡快的完成對那些大型戰艦的操控,每一艘主力戰艦上都是配備了至少兩套標準人員,有些船上還會配備出三套,把整艘戰艦上都擠得滿登登的。幸虧現在這些戰艦不會參加戰斗,出海也多是一兩天巡游,很快靠岸補給,才能容納些這么多人。
在艦長等關鍵崗位上,各艦更是多人輪番操作,有的艦上甚至出現過7個代理艦長。
以后這些艦長會優中選優,最后脫穎而出的才能成為正式艦長,就算是被淘汰的,也可能成為后補,單單是站在艦長角度那廣闊的視野,就能更容易擔負起其他職位或者其他戰艦的操舵者。
這個方案就有李衡的一份功勞,他才有此一問。
“報告長官,我艦有4名代理艦長。我是第1號。”劉長順目不斜視,挺身回答道。
這意味著每隔一段時間的考核中,他的成績排名第1,以后成為正式艦長的可能性很大。
“不錯,繼續加油!”李衡勉勵了他一句道,然后看著依阿華號戰列艦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也長嘆一聲。
稍過片刻,他才笑著轉頭向劉長順道:“雖然不是戰列艦,你們南洋艦隊也很快就有一艘大家伙來坐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