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歇一歇啦!”工頭一招呼,一長串車隊依次停了下來。
車不是軍隊中大量應用的美式卡車,也不是先鋒軍已經開始仿造的德式甲殼蟲小汽車,而是民間最流行的手推獨輪車。
“這雞公車真好用。要是咱們隊伍里也能用這種雞公車就好了,多少糧食彈藥都能跟上。”樹蔭下,張叔保拍了拍坐著的車桿不無感慨對湊過來的趙飛虎道。
商販打扮的趙飛虎瞄了一眼點了點頭道:“確實好用。”
他假扮的的是游商小販,最多挑一根扁擔,傳林爬山走街串巷更加方便。
不過,東聯國應用的這些雞公車翻山越嶺也很便捷。
“我看過了,主要是這輪子好用。”張叔保才來沒兩個月,就已經拆過一次這雞公車了。
他所說的其實是軸承,此時華夏國內也有軸承,只是這些進口貨價格高高在上,一星半點的國產軸承成本更是高昂,反正普通用雞公車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還是使用傳統的木頭輪子。摩擦力大不說,咯吱咯吱的聲音才是雞公車的來源。
張叔保沒改名字前叫張二寶,干農活推過不止一次這種車子,以他的大力氣才推四百斤,而現在這一趟車隊都能輕松地推著五百斤趕路,幾個熟練工甚至推的是八百斤的。
這些手推獨輪車是鐵木結構。
東南亞這邊木頭不缺,名貴木材都能砍來當車桿,大規模普及的鍋駝機和水力動力的木材切割廠,讓木制品更容易獲得。
這些手推獨輪車都是重新經過設計改進,木料是標準配件組成,加上一點鋼鐵配件加固,結構也更合理。
“可惜這個軸太貴了。”張叔保自己也知道關鍵所在。
先鋒軍舍得投入,是因為這些軸承基本上都是東聯國自產的。
有了德日設備,還有相關人才,鋼鐵也不缺,先鋒軍在萬象和曼德勒兩大鋼鐵基地建起了兩大軸承廠,大工業生產機器開動下,產量很快滿足了本國需求,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關鍵是先鋒軍舍得投入,包括軸承在內的標準配件下,這樣改進的獨輪手推車售價不比國內的雞公車貴多少,而且很多車隊都是國營或者先鋒軍投資的,就連各大銀行也可提供小額車貸,使得這樣的雞公車很快暢銷各地。
可惜,缺少政策和資金補助,軸承對華夏國內的那些普通百姓而言還是太貴了,他們寧愿多花些力氣在咯吱吱響的老舊車輪上。就算是組織上也沒那個資金來買軸承,反倒是人力不值錢。
“這路也好。”趙飛虎用腳下的膠鞋碾了碾瀝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