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應該重新衡量一下先鋒軍的未來。”馬歇爾來到了東京,對特地邀請他去日本皇宮參觀就餐的麥克阿瑟鄭重道。
“嗯,確實如此。”麥克阿瑟的煙斗頓住了一會兒,稍許才又緊吸了兩口道。
“1月份從華夏移民去先鋒軍的人數竟然達到了二百萬,簡直不可想象這么短的時間內二百萬人的大遷移是什么樣。”馬歇爾攤手道。
二戰時他組織過軍隊的調動,二百萬軍隊調集速度雖然更快,都前期卻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移民,準確的說來自華夏的那些移民更像是難民,組織這么多烏合之眾的難民無疑是一件更頭疼的事情。
“我記得去年十月份還是十一月份時,他們的月移民數量才剛剛突破一百萬的,真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盡然又翻了一倍。華夏人可真多。”麥克阿瑟咬了咬煙嘴道。
最后一句話才是馬歇爾從華盛頓趕來調整對先鋒軍一些措施的原因之一。
華夏的戰爭還在持續,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結束。包括美國人和蘇俄人,誰也沒興趣很快讓這場戰爭結束。
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移民潮持續兩年或者三年會是什么樣子。
“那里會到處塞滿華夏人,印度支那會變成‘支那’,一切都會失控。”華盛頓已經有大佬在高層會議上拍著桌子大聲喊話了。
在美國這樣需要權力制衡的國度,對先鋒軍的態度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對的。在東聯國還沒建國前,就有人擔心先鋒軍把東南亞變成華夏的土地,會引發‘黃-禍’。
西方人其實一直都在擔心華夏人的人口。
當他們第一次知道華夏人口總數的時候,簡直就是不敢置信。歐洲那些大國千萬人口的時候,華夏早已經過億。
在近代西方黃禍論甚囂塵上的時候,也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人口不過3億多點,而這個時候華夏人口已經4億多了,整個世界的人口也不過只有16億左右。
此時的華夏正在接觸現代工業,在人口孕育著巨大潛力的初級工業時代,讓歐洲人不得不警惕華夏的崛起。這方面日本人已經做了一個榜樣,這個時候剛剛打敗了華夏的日本正在挑戰白俄在遠東地區的權威,黃-禍論就是白俄這時候提出來的,針對的還有日本。
在華夏開始搞洋務運動時,很多西方人都覺得,若是四億多華夏人也覺醒,絕對是匹敵整個歐洲的巨大威脅。日本人在甲午的勝利,與西方在背后的推動是脫不開關系的,一方面可以針對白俄,一方面更是針對華夏。
華夏龐大人口數背后代表的兵源和工業勞動力真讓他們恐懼了。
在先鋒軍大量移民的同時,老蔣政府為了掩飾,借用了先鋒軍之前的一個觀點,對外宣稱華夏人口已經5萬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