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影嘍!”農場里的小孩子歡快的在大街上跑著,大聲對自己的小伙伴們喊著。
大人們也一臉的驚喜,四處打聽這個消息的真假。
移民們都看過電影。當初在移民營后期,就被組織過看電影。絕大多數人都在在移民營中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場電影。
移民來南洋,衣食住行都容易解決,最大的問題是衛生。
環境的變化讓移民對疾病沒了多少免疫力。蚊蟲和水中的病菌輕松就能致那些無所適從的人于死地。
預防工作變得極為重要。
那些注意事項一條條的列出,由移民營中的教導人員先給移民們過一遍腦子。
缺少足夠的相關人員,移民營的教導人員大多數是由合格的移民來擔任。成人的思想是很難被改變的,念叨再多也不容易被打動,更不用說只是在移民營中那短短的隔離期了。
來自華夏的移民絕大多數都是文盲,發小冊子都沒幾個人看懂,直到出了畫冊,才算推廣效果好了些。
畫冊的推出讓葉關一下子想到了電影:
“絕大多數移民都沒看過電影,電影會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一部電影會把那些情況的來龍去脈解釋的更詳細,甚至能把顯微鏡下的秘密都放大給每個人看,讓他們牢牢記住這些可怕的微生物。一個好教導人員一年下來能教幾個人?一場電影卻能一下子播放給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看,把各種知識介紹給每一個人看,而且不知疲倦地反復播放。不需要特殊的影院,露天放映即可。”
“還可以讓露天電影流動起來,在各地,尤其是鄉下的居民點放映。不斷的推廣科普各項知識。”趙易突然想到了后世遍布農村和各單位的露天電影院,也突然理解了為什么。
電影不止是娛樂,還是能提升民智的教育。
有些事情,不能太算計短期成本。
得看目的是為什么,為了賺取最大利潤還是為了提升廣大國民素質,這是資本和的重要不同點。
“對,用娛樂電影吸引人的注意,前邊后邊還可以放一些紀錄片和科學教育片。”李衡也想起了小時候父母單位接觸過的露天電影,總在放映前加一段農業科教片,“這個必須放在娛樂電影前邊播放,要不然娛樂大片放完,后邊的內容不吸引人,很多就先走了。還是放在前邊,才讓人忍不住繼續等下去。”
“在電視沒法大規模普及的現有條件下,這種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可以向更廣的方面推廣。娛樂片前不止可以放記錄片和科教片,還可以放時事新聞或者兒童喜歡看的動畫片。時間不宜過長,十分鐘二十分鐘都可以。可以在片頭插播廣告,這樣也能獲取部分利潤補貼這種放映方式。但要分清這個利潤的目的是什么,絕不能為了賺取最大利潤把整個片頭都搞成廣告。還要甄別各種廣告的內容,廣告可不只是產品廣告,影響深遠啊。”趙易考慮的問題更多,
“廣大民眾識字率和知識積累度不高,就算是對影像讀解能力也相對不高,影片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現實,不要盲目的追求藝術,就能表現手法而言,簡單直白的傳統曲藝說唱生命力不亞于各種蒙太奇。”
三巨頭討論下,在建國前,這種電影教育方式就確定了下來。
當時二戰剛結束,先鋒軍正在德國挑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