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現在還是屬于首都,天然有文化的聚集屬性,也聚集起了21所大專院校。
整個東聯國,加上每個州都有的一所國立大學,包括專科學校在內,大學數量一共才123所,還有三十多所扎堆在馬來半島上,以新家坡和吉隆坡最為密集。
清邁城的科研院所雖然規模最大,但知名度僅限于東聯和,倒是吉隆坡那邊的云頂電子基地已經舉世聞名了。
受限于現在的經濟條件,沒法完全消除東南亞這邊炎熱的天氣的影響,所以從一開始,三巨頭都決定把東聯的大學和科研院所集中向東南亞的那些避暑勝地。
清邁如此,馬來半島這邊的彭亨、福隆港以及改為云-頂高原的金馬侖高原也是如此。只有這些避暑勝地才更容易讓人保持一個冷靜的大腦。
本來三巨頭在建立電子基地的時候,是重點在清邁打造,只是本著國防和經濟備份的需要,在云高原上也建了一個電子基地。
不同于清邁那邊還保持著電子管等方面的研究,規模更小的云電子基地只集中向晶體管的研究,誰知竟比清邁最先獲得了突破,甚至比美國人還早了一個多月。
“別說我不尊重肖利他們的原創發明,我一個學電子的大學畢業生,就算當初學得再不好,也不至于不明白晶體管一些基礎理論,要是這么白白錯過,才是罪過。”葉關早早就在組織人手攻關晶體管,只是一開始的工藝條件限制,遲遲沒有結果,在引進歐美一些高端設備后,才在47年有了突破。
只是在申請專利時遇到了些麻煩。
美國人早就明白晶體管這樣的利器意味著什么,在先鋒軍拿去美國注冊專利時,遇到了重重阻礙,直到貝爾那邊拿到了第一個晶體管專利,才給先鋒軍這邊放行。
世界上的鮮花和掌聲還是給了貝-爾實驗室,不過貝爾的還是點觸式,先鋒軍推出的卻是后世更熟悉的結型晶體管,這引來了世界的關注,各國學者紛紛來東聯參觀訪問,連美國人也派來了兩支科研隊伍。
三巨頭順水推舟,直接加大投資,把云電子基地努力向科研勝地打造,單單云高原就建起了三所大學和五家科研院所,重點項目就是半導體晶體管。
“單單晶體管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世界更多的關注目光,吸引更多的人才。”從晶體管開始,三巨頭就在加大東聯科研名氣的推廣。
科學成就的號外這兩年一直不斷,南極科考就是其中的重磅之一。
沒過多久,僅僅一個月之后,又一個新的科研重磅炸-彈在號外聲中炸響了。
“號外,號外!東聯創造新的科學奇跡,世界又一個新元素誕生!”
“號外,超級號外!華人發現的第一個元素鏵,亞洲首次獲得元素命名權。鏵,以華為名。”
“鏵,是犁的一部分。我們華人提倡鑄劍為犁,呼喚和平,反對戰爭。”
49年的5月份,世界目光從戰火和鐵幕后抽離,被原應半年后發現的那個98號元素吸引,投向了東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