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涼皮是北方很常見的一種小吃。
按菜系來說應該是陜西菜,不過有涼皮的地方,幾乎就有炒涼皮。
做法方面,更是五花八門。
有加雞蛋的,有加肉的,還有用豆瓣醬炒的。
從菜系的角度上來說,沒什么參考價值。
家常菜嘛,只要好吃就行,沒人會拘泥于做法。
不過換成高手來做的話,就有點不一樣了。
“做炒涼皮,講究猛火快炒,這樣炒出來的涼皮才有鍋氣。”
這是老爺子第一次說鍋氣這個詞。
魯菜很少講究鍋氣,因為魯菜的高端菜用的都是燉煮熬蒸等烹飪方式。
相反,粵菜比較講究鍋氣。
甚至可以說是粵菜的精髓之一。
鍋氣是評判小炒菜品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它由四個指標構成,分別是熱、快、干、香。
所謂“熱”,指的是菜品的溫度。
一道鍋氣十足的菜肴,上桌溫度要高,以菜肴入口可以明顯感覺到“燙”為考量點。
所謂“快”,指的是菜品的烹調速度。
一道合格的小炒菜,烹調速度一定要快,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炒制時間要短,不論是用手鏟鏟制還是用手勺配合炒鍋翻動,都要求廚師動作嫻熟、利落;
二是調味過程要快,為此必須提前調好碗芡,讓調料和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融合。
所謂“干”,指的是菜品的質感。
有鍋氣的小炒菜,上桌的要求是質地干香,標準是有汁而不見汁,有芡而不見芡,有油而不見油。
所謂“香”,指的是菜品的香氣。
這個指標的要求是菜肴本身的香味要濃郁,甚至是可以有輕微的焦香味。
只有這四項全部達標,才能稱之為有鍋氣。
而將這四項指標融合為一體的美食,就是粵菜師傅的必考科目干炒牛河。
評判一個魯菜師傅是否合格,讓他吊一鍋湯就行了。
而評判川菜師父,一般是炒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回鍋肉。
至于評判粵菜師傅,則是干炒牛河。
徐拙看著老爺子問道“您這是干炒牛河的做法嗎”
老爺子點點頭“對,跟干炒牛河很像,你要是學會了,我就帶你去羊城找鄭光耀。”
徐拙來了興趣“找他做什么”
“當然是打臉了他老說魯菜丟了爆炒的精髓,你要能做出一道有鍋氣的菜,爺爺我也能揚眉吐氣一番。”
徐拙一臉無語的看著老爺子。
你能不能交個底,這些年到底得罪了多少大師
之前他還想著去羊城找鄭光耀學粵菜呢。
結果老爺子想的卻是打臉。
唉
攤上這樣的爺爺,何愁沒有敵手啊。
老爺子開始準備做炒涼皮的配料。
“炒涼皮想要做得好吃,一定要有口感爽脆的配料,比如說蒜薹、韭苔、香芹、豆芽、萵筍甚至蒜苗或者青辣椒,只有這樣搭配,炒涼皮的味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