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雞
徐拙有些遲疑,倒不是他不喜歡辣子雞,而是做貓耳朵那天,他把潛心好學的技能給用了。
現在這技能還處于冷卻期,沒法使用。
這個時候學辣子雞,有點強人所難啊。
但是不學吧,人魏君明已經提出來了,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拒絕理由。
要是其他人,說句不能吃辣就能拒絕。
但是徐拙作為一個廚師,用這個理由就顯得太可笑了。
所以他想了一下,這才略顯遲疑的說道“前兩天我爺爺也說要教我做辣子雞,還說魯菜你辣子雞比川菜的好吃”
“魯菜的辣子雞”
魏君明有些迷糊,他想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你爺爺說的應該是棗莊辣子雞,這種辣子雞確實好吃,比較考驗火工和勺工。”
棗莊辣子雞其實就是炒雞,把七八個月大的嫩公雞剁成雞塊,加大量鮮辣椒、米醋爆炒,成菜色艷味重,具有鮮辣香等特點。
這道菜不僅在棗莊地區很有名氣,甚至在整個齊魯大地都能看到其身影,是魯菜中家常菜的代表菜品。
魏君明笑著說道“我打算教你的是川渝地區的辣子雞,跟這棗莊辣子雞完全不一樣,川渝地區的辣子雞是炸的。”
這點徐拙自然是知道的,他以前上學時候,有段時間經常吃這種從辣椒中挑肉丁的辣子雞。
但是后來無意中得知,那家店里的干辣椒是重復利用的,就沒再吃過。
這事兒或許說出來或許很多人不信,但是干辣椒重復利用的現象,在餐飲圈還真不是個例。
而且不光是辣子雞,還有干煸肥腸等需要用很多干辣椒的菜品,里面的干辣椒顧客基本上都會剩在盤子里。
等顧客結賬走后,服務員把盤子收到后廚,那些幫廚就會把辣椒挑出來,等到有顧客點這類菜品的時候繼續用。
這些辣椒在菜里其實就起個點綴作用,沒有辣味兒,也更沒啥香味兒。
至于菜品辣味兒的來源,只要一丟丟辣椒精就能解決。
見魏君明這么熱情,徐拙也沒好再推脫“那行啊,那我就重溫一下從辣椒里挑肉的樂趣。”
“要得明天上午把料準備好就教你做。”
這會兒已經是晚飯后了,沒必要再做菜。
而且辣子雞的配料啥的都需要準備,不是說做就能做的。
第二天吃過早飯,徐拙開車把于可可送到醫學院,找馬志強聊了一會兒,快十點的時候才去了川味小館。
之所以去這么晚,倒不是徐拙太懶,主要是早上人家后廚都在忙著備菜,而且有時候還會開個會說說后廚的問題。
徐拙在的話會讓大家不好意思。
雖然他是魏君明的干兒子,但也不代表他就能參與人家店里的一些事情。
快十點時候過去,人家后廚已經忙得差不多了,該說的事兒已經說完,這會兒再過去,至少大家都不會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