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美食從和面開始
“小汁小芡其實就是蔥燒海參的原始做法,做菜的時候不勾芡,湯汁的粘稠全靠海參中的膠質來實現。
所以這種做法湯汁得少一點才行,太多的話就把海參燉沒了。在這道菜中,湯汁也就起個點綴作用。
至于大汁大芡,則是蔥燒海參的做法流傳到京城后,有位前輩改良的。
他用勾芡的方式讓這道菜充滿湯汁,不僅吃起來口感更好,而且改可以拌飯吃,比較實用。”
徐拙沒想到,這里面還真挺有講究的。
認真感受一下系統給的做法,徐拙覺得應該屬于小汁小芡流派,也就是原始做法。
因為他有把做法從頭到尾感受了一遍,也沒看到勾芡的步驟。
這么看來,狗系統應該算是烹飪界的復古派了。
不過什么流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好吃。
一道菜,不管吹得多天花亂墜,典故多么精彩,傳說多么離奇,一旦脫離了好吃這個前提,那就離失傳不遠了,至少名聲也會臭大街。
比如扔到地上連狗都不聞的某不理包子,就是個典型例子。
當然了,蔥燒海參這道菜,能夠從名菜眾多的魯菜中殺出來,自然有真本事的。
反正徐拙對老爺子和徐文海做的蔥燒海參,一直都念念不忘,一段時間不吃就想的慌。
特別是泡發得恰到好處的海參,放嘴里輕輕一咬,q、彈、軟、糯四種感受,就立馬在口腔中一一呈現。
海參其實跟木耳一樣沒有任何味道,所以這道菜的另一個要點就是調味兒。
好的廚師,不僅把海參的味道調得咸淡適中蔥香濃郁,甚至還能做出復合型的味道。
比如老爺子,做的蔥燒海參就是典型的甜咸口的,吃起來特別帶勁。
另外一點就是,做蔥燒海參這道菜,不管哪個步驟,都不能放花椒大料之類的香料。
一旦放了,這份蔥燒海參,就約等于殘次品,至少在徐家逢年過節的餐桌上,以及徐家酒樓的后廚,是不允許這種做法出現的。
老爺子正聊著的時候,馮衛國和郭興旺走了進來。
剛進后廚,馮衛國抽抽鼻子,有些驚訝的看著老爺子“徐大哥,你是不是做棗莊辣子雞了
這味兒真是絕了,十幾年前吃過一次,到現在我還記著呢,一聞就饞得我雙腿直打哆嗦”
嘖,這馬屁一拍,讓徐拙和關俊杰都有些汗顏。
高手,這真是高手。
老爺子頓時眉開眼笑的問道“跟誰置氣呢用不用我幫你出氣就省城這些老家伙,全捆在一起也罵不過我。”
徐拙翻了個白眼,人家要比拼廚藝,誰跟你罵架呢
不過說實話,弄聯合會的時候老爺子從頭到尾就沒過問過,這才給了那群老頭搞事的信心。
不然就老爺子這脾氣,誰敢吱一聲,他立馬堵在對方飯店門口罵,一直罵到對方服軟才算完。
早些年,餐飲行業發展比較野蠻,老爺子其實并不擅長罵架,他更喜歡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