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自回京后,蕭元景就沒再有過什么閑暇,諸多事情蜂擁而至,他也再沒了以往的閑情逸致。
這些日子以來,他唯一的消遣就是給南云寫信。
每隔兩三日,蕭元景就會著人給南云那邊送些東西,順道附上一封自己的親筆書信。他并不提自己的處境,只是像往常那般講些閑事,偶爾摻雜著幾句調侃的情話。
一來是為了讓南云寬心,二來,也是他自己想寫。
整日被那些朝局政事包圍得密不透風,給南云寫封書信,于蕭元景而言,便算是極有趣的消遣了。
若非是顧忌著南云的身體,也怕她在這里時時看著會愈發擔憂,蕭元景是很想將她給接回府中的。若是這樣,無論在外邊有多少事情,至少回到府中能夠安心些。
只不過想歸想,蕭元景還是更愿南云在家中安心養傷,這些事情有他來就夠了。
再等些時日等到塵埃落定后,就將人給接回來。
信箋上的字跡晾干后,蕭元景親手折了,連著些菊花瓣一并封進了信封中,令人給南云送過去,自個兒撣了撣衣袖,進宮應承去了。
事情幾乎盡在蕭元景的意料之中,包括諸多線索都指向了東宮太子,也包括怎么都尋不著實質性的證據。
先前剛遇刺,尚未回京之時,蕭元景心中就已經有六七分把握。畢竟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不外乎就是太子與秦王。
以他對秦王的了解,如今必定是鉚足了勁跟太子相爭,縱然是真對他生出疑心來,也會選擇先解決了太子,再來同他斗。
可太子就不一樣了。
兩人原就有舊怨,若太子覺出不對來,的確極有可能會起殺心。
歸根結底,太子與蕭元景的舊怨是少時就有的。打小就被作比較,他很清楚蕭元景的本事,也很清楚蕭元景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只是這些年來蕭元景不顯山不露水,成了眾人眼中不務正業的閑王,所以他才放松了警惕。
可一旦覺出不對來,這忌憚只會變本加厲。
對太子而言,蕭元景若是想爭皇位,那就是比秦王更值得防備的對象甚至值得他鋌而走險。
至于尋不著能夠指認的證據,也不出蕭元景的意料。
好歹也當了這么些年的東宮太子,就算再怎么無能,在這種重要的事情上,也會再三小心。萬一刺殺沒能成,萬一沒撐住招認了,該如何料理
自然是從一開始就不要留下證據,若是留下了,殺人滅口就是。
從事發到現在已經十余日,想要銷毀證據,總是不算難的。
蕭元景一早就將所有的可能都想好,所以線索中斷后,也沒苛責經手的官員,只是讓他們繼續查。若是能尋著什么蛛絲馬跡最好,若是不能,那也沒什么妨礙。
及至皇上問起時,蕭元景如實道“三司聯查,雖說最后呈上來的線索指向東宮,但并沒尋著關鍵的人證物證,所以不好妄下結論。”
他有一說一,并沒趁機添油加醋,也沒要求皇上一定要嚴懲太子,還自己一個公道。
畢竟太子也是皇上的骨肉,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來,僅憑手頭這些,并不足夠扳倒太子,若是咄咄相逼,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些年來,蕭元景早就將皇上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
跳得越高逼得越狠的,反而會失了圣心。就譬如太子與秦王相爭多年,滿心將要壓過對方,互相使絆子,殊不知誰也沒能討得了好去,只會讓皇上覺著他二人涼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