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別的車?”
有一個人開口,慢慢的別的人也開始跟著抱怨。
他們在火車上就不適應地坐了好多天,現在坐車的環境還變得更差,就更難以適應。
關裕榮坐在駕駛座的位置,板著臉:
“愛坐坐,不坐就自己跟在車后面走回去。你們不知道多幸運,要不是今天時間緊,我都不會開拖拉機過來。”
“要是用牛車來接人,那就是只能放行李,可不能讓你們給干活的牛壓壞了。”
這還是最好的環境?
好幾個人臉色立刻變得更加糟糕了,但比這個認知更讓他們慌張的是:他們好像惹大隊長不開心了。
以后還不知道要在寶山大隊生活多久,讓大隊長對他們的印象不好,后面日子肯定不好過。
想到這里,那些嫌棄的話全部被咽回了肚子里,幾人紛紛開始往拖拉機上爬。
那個關隊長最看不慣的白襯衣男青年,上車后卻還禮貌地對他說了句:
“麻煩大隊長了。”
“嘁,瞎講究。”
他們那哪有什么麻煩不麻煩的,不都是必須的工作嘛,但關隊長啟動發動機時,忍不住摸了摸耳后的煙,神色稍稍緩和了些。
拖拉機在公社時還算平穩,到了通向村子的路,全是用石子稍稍填補過的泥土路,一路突突聲音與顛簸起伏不斷。
幾個知青不由苦了臉,小聲在后面抱怨:
“之前大隊長沒來時,那個人還說寶山大隊環境好,這個樣子也叫好呀?”
“大隊長看著脾氣挺不好的,我們去了不會被穿小鞋嗎?”
“我后悔了,當然應該讓我爸媽找找關系,換個離家近的地方的。”
幾人是在公社見面的,早就自我介紹過,對各自的家庭情況也有一點了解。
去大隊的路程遙遠,為了打發時間,他們難免跟對方閑話瞎聊。
聊著聊著,幾人不免將目光放在了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兩人身上。
他們先喊了那個文靜一點的姑娘,她說話少,也好歹回過兩句話。
“鄭千柔,你家不是京市的嗎,爸媽又是干部,怎么不就在附近找地方下鄉?”
鄭千柔被叫了一聲,遲鈍地抬起頭,視線先下意識地落在側對面的人身上。
那是個穿著白襯衫、眉目溫潤的男人,察覺到對面的目光,轉過來朝著她禮貌地點了點頭,很快又轉回去望著車外的風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她低下頭,遮蓋臉上的薄紅,低聲道:
“我完全服從組織安排,安排我到哪兒就去哪兒。”
其實不是的,到寶山大隊下鄉,還是她讓爸媽出了力點才完成的。
旁人不曉,可對這么光正的理由也沒有繼續問下去的由頭,就將關注點放在了一直沉默的白襯衫青年身上。
這個人,也是他們一直都很有好奇心的對象。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