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遠比單獨面圣,更加神奇。
“愛卿一路辛苦了,你呈上來的書冊朕已經看過了,涉及到的國家頗多,風俗禮貌也都各異,愛卿此舉揚了大靖朝的國威,也開辟出來了一條新的商路,朕應當謝謝你。”
這可使不得,皇權之下,魏時還是有覺悟的,一邊忙著行禮,一邊嘴里還道‘愧不敢當’。
因為有史官在旁邊的緣故,魏時總覺得他們君臣二人,連帶著太子,都仿佛是在演戲一般,夸來贊去,客套來客套去。
不過之后,魏時就沒心思再想這些了,被突如而來的驚喜砸昏了頭腦,整個人都是暈乎乎的。
哪怕在出海回來的路上,他就已經想過皇上會給他什么樣的獎賞,或許是金子,或許是再給他提一兩個官位,或許是……封爵。
只從階品上來說的話,做官最高的追求不就是封爵了。
只不過在大靖朝,封爵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王爵只有皇室子弟才能有,外姓王是沒有的,開國以來就沒有,而功臣所能封的爵位只有三等。
原本的公侯伯子男,在大靖朝直接被劃去了末尾的兩個,只有‘公侯伯’這三等,而這三等又被細化為七等,分別是: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國公和侯爺都是超品,而伯爺則是正一品,一等二等之間的區別都是在待遇上,而并非是品階。
大靖朝的爵位難封到什么程度呢,除了皇室子弟之外,迄今以來,就只有兩類人獲封。
一類是追隨□□打天下的,立下了不少戰功的,不過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爵位差不多已經傳承完了,就像劉唐將軍,祖上也曾經被封侯,不過到了他這一輩兒,爵位早就已經到頭了。
另一類就是外戚,妃子的母族是沒得想,再受寵也不行,只有做皇后和太后的人才有的封。
皇室如此吝惜爵位的情況下,魏時原本也沒敢抱太大的希望,只不過是想想而已,畢竟做白日夢又不犯法。
讓魏時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還就真封爵了。
正一品的一等伯,歲祿千石,可世襲三代。
封號也很有意思,航海伯。
新鮮出爐的航海伯,在拿到圣旨的時候,人都是懵的,腦子壓根就轉不過圈來,驚喜來的太過突然了,帶來的沖擊力實在是太大了。
好在雖然腦子懵了,但最基本的理智和意識還在,不至于在殿上,在皇上和太子面前失禮。
四年的努力,冒著生命危險出海,吃了那么久的海魚,被曬黑了好幾個度,在拿到這封圣旨的時候都值了,這可是能世襲三代的爵位,兒孫都穩了。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啦啦啦
感謝在2019-11-2217:49:052019-11-2312:10: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783200820瓶;小小酥4瓶;小卷媽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網,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