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洗三禮那一天,四個城門處的施粥棚,從早到晚,人就沒有斷過,有衣衫襤褸的乞討者,也有附近的普通百姓,在那樣的天氣里排隊等候,風吹過來透過棉衣像刀子一樣割在皮膚上。
這滋味兒,大概也就只有在平江府能夠體會得到。
而如今的大靖朝,已經是被很多人贊過的太平盛世了,可這樣的太平盛世跟魏時以前的認知大不相同。
饑餓、寒冷還在這個邊疆威脅著不少人的性命,而除了平江府之外,其余的地方包括京城在內,這兩者都也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在平江府這里更為慘烈一些。
僅僅依靠施粥是不行的,這又不是幾百個人,說養也就養了,光是在府城里頭就有幾千人,府城之外,平江府的地界還大著呢。
法子不在老,管用就行。
魏時的優勢就在身份上,作為平江府的主政官,最大的父母官,哪怕他到任只有一年,仔細算的話其實還沒有一年的時間呢,可是在這地界上,威信力是夠的。
如何安置這些可能熬不過冬天去的人,其中大部分甚至都居無定所。
還得是借助當地世家豪族的力量。
官府出面把良田賣給這些大族,良田是還沒有被開墾出來的,但是哪塊地方的良田都已經劃分好了,至于用來買良田的東西,有糧食,也有銀錢,并非是一種支付方式。
這些糧食和銀錢由官府管控,組織當地的貧苦人家在冬天開荒。
沒有工錢,只有簡單的住所和飯食。
而且必須接受管理,如果有偷奸耍滑者,立刻就會被逐出去。
這絕對不算是一個好差事,大雪壓山,荒山上也有多的是積雪,在開荒之前必須得把路上的雪給處理了。
而所提供的報酬,只有飯食和住處,這對于普通的百姓之家來說,除了勞作力度之外,跟徭役沒什么區別。
但是對于真正的貧苦之人,這何嘗不是一根救命稻草。
而對于平江府境內的這些世家豪族和商戶,甚至是富裕一些的人家都可以參與進來,多多益善,官府這邊是不做限制的,同樣也打出了一個口號——慈善。
比起單純的施粥,這樣的善心是有回報的,而且也可以剔除掉一部分人。
畢竟如果只是施粥的話,是很難避免家里有余糧的百姓也過來湊熱鬧,自己家能省則省嘛,也無法避免一些懶人。
有些人之所以困苦無依,真的是出于無奈,趕上天災了,為了給家里人治病耗盡所有儲備了,甚至是被人騙了、被人坑了。
可是有些人落到如今這個下場,真的是因為懶,還有一部分在日子好過的時候那就是酒,甚至是賭徒。
這樣的人只會伸手問別人討飯吃,落得這樣的下場也只能說是活該。
想必冬日開荒這樣的事情,這些人是無法在其中渾水摸魚的,也就占不到什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