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明知道自己完了。
回聲配音的出現,把這個行業習以為常的眾多概念全推翻了。
現在用戶也能生產高質量的音頻,ugc內容異軍突起,勢必會擠壓gc的空間。后者原本的質量優勢、平臺優勢,都將不復存在。
邵逸明推崇的那種精品gc,倒也能繼續做下去,但盈利水平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而且方式上要改變,從大公司大制作,變成小團隊小制作。
這是回聲配音帶來的趨勢。從今往后,廣播劇的職業產出,會漸漸固化成小作坊模式,就像網文工作室、條漫工作室一樣,能形成一套簡單的工業流程。
網文工作室的工業流程是a完成大綱,b完成開頭三萬字,c來執筆正文,d來潤色。
條漫工作室的工業流程則分為分鏡、精草、勾線、上色等等,有時連人設也能分出去,由不同的人完成。
這些工作室全都在網絡上辦公,人員大部分是流動的,常駐的只有編輯。工作室編輯是一個類似于中介的身份,從企鵝群、論壇、微博等寫手畫手聚集的地方,隨時尋找干活兒的人。寫手畫手從編輯那里接到工作,完成屬于自己的部分,就拿錢走人。
技術的先進和平臺的便利,帶起了無數這樣的小作坊,小作坊就作為節點,串聯起一個龐大、散漫的自由職業者市場。
邵逸明現在就可以斷言,未來的廣播劇產出只會存在兩種,一種是用戶個人產出,一種是小作坊產出。
后者就是gc音頻未來的存在方式,和現在天差地別。
邵逸明無法接受這么離譜的落差,一時間感到了濃重的絕望。
難道真的要從大公司變成小作坊,慢慢地生產內容,一點一點地積累實力,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到今天的位置?
他毅然辭職創業,嘔心瀝血這么長時間,凌晨四點的北京也見過不少,自問付出的努力從來都不比任何人少。
為什么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一生也未做過虧心事,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好人和努力的人,午夜夢回時唯一的愧疚,是當年為了過好現實生活而放棄了夢想。現在夢想早已遠去,現實生活依舊一塌糊涂。怎么會這樣呢?
也許成年人的崩潰真的是默不作聲的,當邵逸明從絕望中醒來,他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崩潰過。現實依舊鞭策著他。
那個毫不留情、沒有例外、絕不會因為你已經崩潰就輕易放過你的現實
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邵逸明還是從絕望里爬了起來,就算只能從小作坊重新開始,他也得為了這個小作坊拼盡全力。
你哭吧,絕望吧,爆發吧,你可以用任何方式發泄情緒,但是那個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東西它永遠都在,它靜靜地看著你、嘲笑你掙扎有什么用?
走出中二期的象牙塔,這就是成年人的現實世界。
這個世界不相信白日做夢,邵逸明也沒有改變它的能力。在這份現實里唯一能給予自己的浪漫,就是認真過好當下的生活。
邵逸明的不幸不是個例,甚至可以說,比起行業內其他的大公司,他已經算比較幸運了。
第二天一大早,以珠穆朗瑪f為首的各家音頻大佬,紛紛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這個橫空出世的回聲配音。
會議一開始,自然是先分享彼此的震驚,看到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樣被嚇得整晚睡不著覺,大家心里紛紛涌上了奇怪的平衡感。
然后就沉默了,坐在上首的人不開口,其他人也不知道應該說什么。
這里是珠穆朗瑪f的會議室,上到總裁、下到部門小主管,全都被叫來開會。高管們坐在會議桌前,小主管們坐在旁聽席。
珠穆朗瑪是付費音頻行業的龍頭老大,現在籠罩著一片愁云慘淡。
交流完對回聲配音的震驚,會議室氣氛就陷入凝滯,所有的高管全都緊皺眉頭、一言不發。坐在上首的總裁也沉吟著,遲遲沒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