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排在第六位的是……”
讓人吃驚的是,第六名和第五名都是專業團隊,業余集結號則全部沖進了前四。
這里面固然有情懷加成,也側面說明他們的實力確實優秀。
觀眾席有人小聲議論,直播頁面的彈幕和評論更是熱火朝天。
“我是專業團隊的粉絲,三家都ick,這個結果不說不好但有點可惜吧,大家都很出色,誰獲得第一都有可能。”
“預測一下后面的排名,第四應該是段晨組……其實我從第六就猜是他們,沒啥原因,這個組太年輕了,還擔不起這么重的獎。”
“為什么年輕就擔不起這么重的獎???不都是看數據說話嗎?我覺得段晨組的作品是最棒的。”
“其實我也覺得段晨組年紀太小了應該打磨一下……沒去現場,就是這么覺得。然后第四是段晨組,第三是老年組,李香蘭和另一支團隊競爭第一名。李香蘭這個組雖然也是半路集結的,但是經驗豐富不下于專業團隊。別杠我我沒去現場,這是根據普遍規則排的。”
“樓上發言惡臭,沒去現場就閉麥謝謝。”
“段晨組的作品很青澀,但是有一股沖天的靈氣,有些人就會特別喜歡。所以結果尚未可知,不能用年不年輕去定義他們的實力。”
很快,主持人公布到第四名,不是大家認為的段晨組,而是爺爺奶奶這一組。
這倒也正常,他們組的作品是老式水墨畫風,藝術性極強但故事不太流暢,上座人次自然相對少一些。
繼續公布第三名,觀眾普遍認為,第三名必須是段晨組,再沒有推后的余地了。
但可笑的是,說這些話的觀眾,恰恰是那些沒去現場看過展映的人。
第三名不是段晨組,是剩余的那支專業團隊。
觀眾震驚“也就是說段晨組和李香蘭組要競爭第一名了?我的老天爺啊,一個是倆三十歲學長帶一群二十歲大學生,另一個比賽一開始連人都湊不滿!”
“組委會到底想干什么?為什么不讓人家專業素養高的得獎?這里面不會有黑幕吧。”
“雖然我很吃情懷,但是這種時候還在賣情懷就不可取了。”
發表以上言論的,統統都是沒去過現場的。
就有清醒的人在底下開噴了。
“放屁!沒去現場瞎定什么論,你們也就從綜藝節目里看了一星半點,知道人家的作品到底什么樣嗎?”
“六部作品全看過的人要說,雖然看似魔幻,其實這個排名還挺合理的。三支專業團隊的作品也很好,但是帶有一股濃重的匠氣,反觀三支臨時集結的‘業余’團隊,就是靈氣沖天,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感動。”
“是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匠氣。我們很尊敬在行業里堅守到現在的動畫人,不過很無奈,要想堅持就不得不放棄一點東西,他們或許把‘表達’這件事放下太久了,短時間難以撿起來。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會撿起來的,他們會記起當初的一切熱血和憧憬。”
第一名的角逐撲朔迷離,原本遭到嘲諷的環衛女工組滿員后實力強勁,而原本被認為“應該得第六”的大學生組一路黑馬殺進雙強,更加不容小覷。
到底鹿死誰手,在宣布之前,誰都不敢定論。
主持人越過第二名,直接宣布冠軍。
“那么,獲得中國好動漫第一屆國產動漫大賽冠軍的團隊是——”
嘉賓席,段晨激動地緊緊攥拳,邵逸明緊張地反復喝水,至于后頭幾個小年輕,屁股上已經沾釘子了。
李香蘭卻沒有絲毫緊張。她昏迷不醒的兒子被她擺了一個端端正正的姿勢,坐在旁邊的座位上,兩人的手緊緊相牽。只要握著這只手,李香蘭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屏幕上開始放映兩部作品的剪輯。一群小年輕的作品是3d寫實風,一群中年禿子卻是2d水彩風。
主持人一個字一個字地宣布“排名位列第一,獲得第一屆中國好動漫冠軍獎杯的團隊是——段晨組!恭喜他們!!!”
“啊啊啊是我們!是我們!!!”段晨一下子從座位上跳起來,狂搖邵逸明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