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場觀眾的選擇。”
“因為他們的作品更能打動人,僅此而已。”
三十歲被迫向現實低頭。
四十歲在被摧毀的邊緣苦苦堅守。
五十歲人生一地雞毛。
七十歲燈芯即將干枯,一輩子能燃燒的熱血、能實現的價值、能為世界和國家所做的事、能享受的生活都已經面臨結束。
這是這群人,無論是誰,無論來自哪里,無論將要去往何方,都能從這片刻與動畫的交會中,重拾那個依然對世界充滿愛和憧憬的自己。
所以最后,觀眾選擇的也是一群依然對世界充滿愛和憧憬的年輕人。
因為他們的作品太動人、太動人了。
觀眾替李香蘭不甘,李香蘭本人卻沒有絲毫不甘,拿到第二名她已經非常滿足,鏡頭掃過她時,人滿只看到她臉上紅撲撲的笑容。
不過,這一組的作品并未就此折戟沉沙,在之后的動漫節頒獎典禮上,段晨組拿下本屆動漫節的最佳新人獎,李香蘭組竟然拿下了最佳短片獎!
觀眾們都驚了,組委會這是什么自打臉的操作,把最佳短片頒給第二名???
很快就有人指出,觀眾選擇和專業評審的選擇有所不同,段晨組的作品感人但稍顯青澀,李香蘭組的作品更加成熟優秀。
李香蘭本來還在那憨憨地笑,聽見頒獎嘉賓叫到自己,整個人都呆了,半天沒反應過來。
中年禿子們鼓勵她“上啊,李阿姨,上去領獎啊。”
李香蘭恍惚站起來,把兒子扛到輪椅上——她覺得必須要帶著兒子一起去領獎。
她的動作慢吞吞的,全場人安靜地等著她。
只是,把兒子扛上輪椅之后,李香蘭只走了兩步,突然滯住然后一蹦三尺高,把著輪椅就是一個大轉彎,如風如火地向劇院外沖去。
“李阿姨!”
“你干什么啊!快回來!”
李香蘭沖到門口差點摔倒,把著保安的胳膊說“同志!同志幫幫忙!送我去最近的醫院!!”
第一屆北京動漫節兼中國動漫產業峰會,在鄒越突然抽動起來的手指中塵埃落定。
激動的媒體瘋狂涌向醫院,第二天流水一樣的報道占領了頭條。
鄒越并沒有醒來,只是出現了“復蘇的跡象”。
“情況非常樂觀,身體各項功能都在恢復,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這類植物人復蘇的可能性比較大,只要堅持治療就能看到希望。”
大賽作品已經簽約視頻網站,以后會有源源不斷的收益,李香蘭有錢了,能擔負得起鄒越的治療了。
這或許是個奇跡,但如果沒有一位母親將一個早已被放棄的劇本小心珍藏許多年,這個奇跡便不會發生。
鄒越的路也還長著,但他已經開始走了。這條路上所有不可抗的阻力都會被一一化解,如果科學技術不能做到,就再加上愛。
作者有話要說這卷一開始叫圖形革命,寫了國漫之后發現節奏太快,國漫崛起必須要做很多布局和鋪墊,所以把這卷的名字改了,下卷是真的圖形革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