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輸虛擬現實數據時,這顆芯片表現出了更強的適應性和更高的素質,尤其在低時延方面,顯然做過特殊優化,性能非常卓越。
不怪人家叫仙子,這真的是一顆神仙芯片……不,不是神仙芯片,簡直是所有虛擬現實硬件廠商的夢中情芯。
何家榮看完芯片的性能測試,連忙對身邊的助理說,“你給我記下,回頭再約一次fire,我要跟他好好談談這顆芯片的事。”
“可是,”助理翻了翻備忘錄,“您最近要見的人太多,時間都約滿了。”
“那就推掉幾個,一定先把fire抓在手里,他這發布會來的真是太及時了,有了這顆芯片,還爭什么硬件接口標準。”
說到這里,他愣了一下。
“對呀,”他莫名意識到,“有了這顆芯片,硬件接口的標準之爭還有什么意義?”
大家之所以來這里爭奪標準,除了爭奪主動權以及專利費非常可觀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每一家的產品設計各有不同,如果改換別人家的技術方案,可能會導致自家產品性能下降,需要花很大的成本進行優化改良。
數據傳輸是vr產品的一大難題,第一是vr內容需要傳輸的數據量太大,第二是數據線雜亂冗余,不便利,也很容易絆倒戴著頭盔看不見外界的用戶。
正是因為當下的傳輸速率不夠用,為了盡可能擠出更多速率,各家采取了不同的端口布局方案,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才爭搶的這么嚴重。
如果速率夠用,端口布局方案其實不是什么問題,各家都會主動調整自己的方案,盡可能的靠近那個最大速率。
也就是說,只要警幻仙子這顆芯片投入市場,各家會主動把自己的方案調整成最適合這顆芯片的模樣,只為了能夠達成這顆芯片所帶來的最大速率。
這樣一來,他們又有什么好爭的?前幾天在標準大會上的唇槍舌戰,豈不都成了笑話?
一顆普通的接口芯片,它的本質是技術,它所帶來的卻是標準。
是讓所有人都不得不迎合于他的標準。
正如數月之前的莊周和起源,它們都是技術,奠定了新圖形學基礎,拉開vr時代序幕的技術,可是這兩項技術一出,vr標準化大會上的大多數軟件標準,都已經沒有了懸念。
“我錯了,”何家榮突然意識到,“我弄錯了一件事,所有人都弄錯了一件事。”
“制定標準的到底是誰?是六大公司組成的聯盟嗎,是openvr小組嗎,是這場大會嗎,是參與國手里的選票嗎?都不是。”
“真正制定標準的,歸根結底,是市場啊。”
他看向舞臺上風度翩翩侃侃而談的謝晉,又移開目光,看向觀眾席中不起眼的角落。
那個被許多人戲稱為金絲雀的人,正以一副標準的金絲雀姿態,沒骨頭似的靠在男人懷里。
“可惜,我們這些凡俗庸人,一輩子也只能迎合市場。”何家榮喃喃著說。
“能讓市場迎合他的人,世界上又有幾個?”
幸好硬件接口的二輪公投已經過去了,否則如果在警幻仙子橫空出世之后再進行投票,他們這些人不知道有多尷尬。
“也并不算什么,畢竟只是一個有線連接而已,虛擬現實的發展趨勢終究是無線連接,這方面我們可是占很大優勢的。”
何家榮的自我安慰還沒完,只見臺上謝晉又說:“這是深空在有線連接技術上做出的努力,那么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無線連接技術。”
“什么,還有無線連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