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月知道若是自己不抓住唯一的機會,就真的小命嗚呼了,她直接對著從高臺走下來的皇帝磕頭,“皇上,民女真的是楊將軍的女兒,民女有爹爹的信物作為證據,求皇上看在我爹的面子上繞了我吧”
說著,王皎月又眼巴巴地望著木子,“妹妹,看在我們有血緣關系的份上,你幫我說說話好不好”
木子看向王皎月,并沒有一絲同情。
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王皎月既然選擇了這條利己但是卻害人的路,翻車了也是她自己應該承受的。
而王皎月最蠢的便是在這緊要關頭得罪萬安民,本來皇帝在估摸地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要的結果自然不會是皇親國戚侮辱已故楊將軍夫妻,且犯如此愚蠢的錯誤。
若是王皎月破釜沉舟直接主動獨攬罪責,就沖萬安民為了她能計劃欺君之罪的情況,也一定會想辦法救她的。如此也總歸是一條生機。
但不過王皎月偏看不清事實。
作為心底善良的平安郡主,在面對不想幫忙又不能毀人設的時候,也只能裝身體不適地靠在翠蝶的懷里。
“皇上,我爹爹在戰場為了給您擋刀才被砍死的,您現在卻要殺他的女兒,我爹爹在天有靈一定不會安息的”王皎月拼了命的喊。
王皎月這話倒是有效果,皇帝離開的腳步倒是停住了。
木子這幾年也算是把這個心眼小、愛報復又十分好色的皇帝的性情摸得很清楚了,她知道此時皇帝不是楊將軍的犧牲難過而心軟,而是因為生氣。
當然,熟知皇帝性情的木子更知道,這個皇帝可是她見過做表面功夫最厲害的一個皇帝,在王皎月都把父親的犧牲搬出來了,此時王皎月算是保住性命了,不過將來怕更不好過。
于是,在皇帝變化多端的表情后,最終還是選擇了饒恕王皎月一條小命,暫時看押等身份查清再說。
一場宴席就這樣結束了,在皇帝離開后,在場的人也陸陸續續地離開了。
而此時木子卻頭疼一件事兒,本來她設想萬安民和王皎月簡直愛的要死要活,今兒一定能做一對苦命鴛鴦,到時候她也好順勢解除婚約。
結果偏偏到最后萬安民和王皎月兩人都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萬安民在宴席結束后就回家去禁足了,世安王夫妻在經歷了這場差一點犯了欺君之罪的宴席那還有心情娛樂,也都找了各種理由回了王府。
而木子也在圍場宅了好些天,這才跟著大部隊回京。
而在木子死宅的這幾天,王皎月沒少用萬安民給她的那些珍貴的首飾賄賂侍衛給木子帶話。反正話里話外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大致是宴席上的事兒她是被利用的,她很無辜。還有她們是親姐妹,應該互相幫助。
一個從未見過就要取性命的姐妹,還互相幫助。木子真懷疑她是在哄小孩。
回京后,因為王皎月的身世有結果了,木子也沒有第一時間出宮,直接在含風軒當一個安靜的吃瓜群眾,順便也防止皇帝萬一因此想要cue到她的時候,她能及時出現。
幾天后,皇帝果然表現地對原主父親的思念,并為此也給了王皎月一個郡主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