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之后,必有大疫。
這八個字,已經成為了亙古不變的真理。
由于霍凌等人的應對得當,無論是突如其來的凌汛還是意想不到的“地龍”翻身,對銀南地區造成的影響都跟曾經完全沒得比,甚至連造成的傷亡全部統計下來,都沒有超過一千人。然而葉曉基于做什么事都至少有三個計劃的習慣,在眾人懷揣著希望在廢墟上重建鹽池縣期間,他派人給藥王谷去了信。
與平民百姓不一樣,江湖中人對錦衣衛的態度可謂是多種多樣,有人痛恨,有人憧憬,還有人無所謂。被戲稱“神醫遍地走”的藥王谷向來中立,屬于無所謂,但其實也不怎么待見錦衣衛的那一派。
葉曉派的人到達藥王谷的時候,藥王谷的人其實想將其拒之門外。然而一句“你們藥王谷不是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谷訓嗎”的反問,以及一聲“原來只是說說而已”的感嘆,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的錦衣衛就成了藥王谷的座上賓。
葉曉給藥王谷谷主的信,只有無比簡單的一句話凌汛過后,地龍翻身,救人嗎
干脆利落,一針見血。
憑著這封信,孤身一人前來的錦衣衛離開的時候,帶走了藥王谷內的三十名醫士,以及半價賣給錦衣衛的目前只給了定金的三車藥草。
因為葉曉的先見之明,銀南地區的疫情才起了個苗頭,就被足夠專業同時也無愧“神醫遍地走”名頭的藥王谷等人扼殺在了搖籃,就連在某天突然打了個噴嚏的霍凌,第二個噴嚏也止在了正好路過他的藥王谷醫士之手。
百姓齊心,朝廷關心,天災人禍帶不走生機,還有眾多專業人士坐鎮最重要的是,太子在。
所有人都懷揣著希望,相信還有“明天”,甚至期待起了“明天”。
李公明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之余,也沒忘記關注百姓,在發現“活在今天”的百姓們急需一場熱鬧,來讓懷揣著的希望開出絢麗的花朵之時,他當機立斷的挑了一個葉曉不忙的日子,邀其欣賞重建的縣衙后院恢復生機的美景。
涼亭已塌,殘荷猶在。
繁花再次盛開,承載著滿滿的生的希望,縣衙后院的景色已經發生了改變,然而李公明相信恢復了生機的景色必然會越發美麗。
趁著氣氛正好,李公明笑瞇瞇的開了口,“葉指揮使,一切都步入了正規,這幾日辛苦你了”
“氣氛正好,人心也齊,不如我們舉辦一場慶功宴來熱鬧熱鬧”
葉曉目光一閃,隨即無可無不可的輕點了下頭,“可以。”
得到葉曉的認同,嘴角弧度不變的李公明干脆利落的一錘定音,“那就有勞葉指揮使去跟殿下提議了。”
為什么讓葉曉去
哦,他或者公孫珣去說,跟葉曉去說,是兩個概念。
四目相對之際,葉曉覺得自己仿佛聽到了滔滔的黃河水聲,想起那日在黃河邊同李公明之間友好而又熱情的談話,葉曉懶懶的抬眸掃了李公明一樣,隨后不甚在意的接受了李公明的建議,由他出面向討厭宴會的太子殿下說明舉辦一場慶功宴的必要性。
霍凌此生最討厭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宴會,在他還是個皇子的時候,霍凌每次參加宴會都找不準自己的存在感,同時遇到有兩個皇子或者有太子霍澧在場的宴會,他往往都會成為莫名其妙的“裁定者”,被迫選擇站隊。當霍凌成為太子以后,他便成了宴會上的焦點,各種不自在不說,還經常會遇到一些試圖抱霍凌大腿然而說話讓他有聽沒有懂的人。
久而久之,霍凌對待宴會的態度便是能躲就躲,不能躲就到時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