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慣例是三天一小朝,五天一大朝,也不知道霍淩到底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定國公夫人壽宴的第二天,正好是大周慣例的大朝。
如同皇帝陛下得知消息后所設想的那樣,早朝的時候,皇帝陛下龍椅上的屁股還沒有坐熱,整個朝廷就吵成了一團。
一個接一個的大臣拿著折子出列,所奏事宜指向的矛頭都是站在他們最前面的,那個當著眾人面毫無顧忌的掩嘴打哈欠的太子殿下霍淩。
大到霍淩昨日做的事情,小到霍淩前段時間牽著“大將軍”上街結果嚇哭小童的事情,全都被這些朝臣仔仔細細的寫入了奏折,并拿到朝上來認真討論。
有人彈劾,自然就有人出面維護,都不用皇帝陛下表態,下面的人就自顧自的吵得面紅耳赤。
突然聽到自己被反復提起,耳朵有些發燙的霍淩睡意朦朧,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恩是有什么事情想問我怎么看嗎”
霍淩滿臉平靜,毫不在乎,“哦,我沒什么看法。”
剛剛當著“罪魁禍首”的面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
上首原本還期待著霍淩表現的皇帝陛下“”
在驟然變得安靜的氣氛下,皇帝陛下的那一聲輕笑,便連站在最末尾的還有半個身子在殿外的朝臣都能清晰聽到。
場面一靜,下一瞬整個朝堂,變得比原來都要熱鬧。
“陛下,臣有事請奏。”
“陛下,臣也有事請奏。”
“陛下,臣”
一個接一個的大臣直接表態,上首的皇帝陛下感到久違的腦殼疼,面上不見半點異色的他不動聲色的看向霍淩,想知道向來不按常理行事的蠢兒子如何安撫群情激奮的朝臣。
霍淩作為昨晚鬧得皇帝陛下只想他“滾”到天涯海角的罪魁禍首,將他鬧騰自家父皇的本事也用到了朝上。
生動形象的在皇帝陛下眼前,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舌戰群儒”的盛況。
首先一句“你是誰”打斷對方的節奏,再來一聲“干卿何事”噎得對方思路驟然中斷,最后再來一個好整以暇的“我做太子,大周今天完了嗎”的反問。
霍淩完全不管對方說什么,他只按照自己認準的邏輯來。
不少擅長講道理卻不擅長“吵架”的大臣,直接被霍淩這穩準狠的連續幾個問題問住,待得下意識的順著太子殿下的思路走,他們甚至直接陷入了“太子實際沒做什么過分的事情,我就這樣彈劾是不是太過分了”的自我懷疑。
三個問題,直接搞定不少昨日沒被霍淩將面子里子都扒下來的大臣,至于別的幾個一臉“為君分憂”的大臣略過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卻不敢妄動的人,掃過雖然彈劾他卻彈劾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的大臣,忽略某些半途而廢甚至站隊站著站著便找不到自己立場的人,霍淩看向一封折子將他從頭到尾彈劾一遍的都督僉事鄭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