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落的小村子為暫時的落腳點,肖止開始慢慢熟悉這個世界的環境,通過山田太郎幾個人描述,他知道附近還有兩個大型村落,里面有地保掌握著村子里的所有資源。在今年這種災荒下,城里的大人依然要各村落上交年貢糧食。
天災**,田地里的莊稼大量死亡,即使活下那么小部分生出糧食,還不夠種植的村民自己熬過這一劫……
村民交不上年貢,地保更不可能用自家倉庫里堆積的糧食代為上交,為了不觸怒城里的大人,趕出想了個法子,引來城里專門收人的販子,在村子里面威逼利誘村民,讓他們出賣自己的妻兒孩子賺取糧食和錢財。
只要村民手里有了東西,地保就立刻派人前往征收年貢,這樣的行為雖然引發不小的沖突。
但長時間處于吃不飽狀態的村民,如何能與地保那些身強體壯而且手持弓箭和長刀的手下對抗呢,抗爭后,該失去依然失去。
肖止雖然答應給山田太郎這六個人每日一點吃食作成為仆人的報酬,但他可沒打算每天跑出去打獵動物回來給他們吃,否則這樣的話,誰是主人誰又才是奴仆。
斬奸除惡,這是他的想法。
身處這個時代糟糕世道里的人們,如果突然看一個不那么過分的主人出現,想必不會很排斥的吧……
紙片不允許他加入任何勢力,那么很簡單,他就自己拉起一股勢力。
現在應仁之亂,是島國歷史上戰國時代的開端,也可以說是國內最大的一場災難,15世紀,這時候在島國的海對岸,應該是大明年間,大明正處于發展階段,島國沒法發展,因為地域面積的限制,加上諸多污漬匱乏,想起來可不是簡單的事……
向大明借力掃蕩島國上的sao亂,想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困難重重,島國人自己打歸打,如果真引來了明軍,恐怕自己會第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殺之而后快。
只能先以島國人治島國人了……
肖止了解附近的那村落大概情況后,他帶上山田太郎,兩個人裝作行腳商人的模樣往村子里去。村子的名字叫三秀村,據說很久以前這里走出一位名為三秀的武士,是村子里人的驕傲,因此村子名才改成他的名字……
三秀村在山田太郎的口中是“不小的村子”但肖止親眼看到的時候,略微失望,整個村子所有居住房加起來還沒超過三十間,都是很普通的木屋子,地保家建立在地勢較高的位置,房子材料稍微好點有方石頭打底,整個稍微有點高大上起來,而且還有養馬養羊的棚子……
村民們在周圍的田地里忙碌著,干枯的田地里,僅活的幾顆莊稼搖搖欲墜,也有村民推著板車從遙遠的地方回來,上面用破布不知道遮蓋著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