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杜林就出現在城市法庭的第三號法庭中,這是“莫里斯案件”的第二次庭審。上一次庭審杜林沒有參加,凱文也不希望他參加,因為第一場庭審中出場的證人或是證據,以及在發言上的權利,基本上都在檢察官手里,凱文會表現的相當弱勢。
這是一種策略,讓對手出拳,然后躲開拳頭再反擊回去。卡米爾拿出自己掌握的證據,主動的游說陪審團的時候,就注定他已經敗在了凱文的手中,因為他并不清楚,其實整個案件從頭到尾都有凱文的參與,甚至還是他計劃的。
就在九點十五分鐘,凱文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提著公文包出現在法庭外的時候,許多的記者都圍了過來。鎂光燈不斷的閃爍,一陣陣煙霧裊裊的升入空中。
凱文帶著自信的笑容,這次他沒有像上次那樣,匆匆的走進法院,而是站在法院外那巨大的代表了法理和公正的天平之下,面對著這些記者。
“凱文,有人說你為那名叫做納沙的女孩和檢察官對抗的時候,你的‘金身’就會被破,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是首府星光報的記者,現在整個坎樂斯都在關注這場官司,人們為平民女孩的遭遇感到憤怒的時候,也分外的關注你,你認為你能夠為女孩爭取到公平和正義嗎?面對目前的頹勢,你打算如何反擊呢?”
“有人說你之所以成為納沙的代理律師打這場官司,是因為你年輕的時候和卡米爾之間有矛盾,是這樣嗎?”
凱文不斷微笑著點頭,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說出了他不愿意聽見的問題,所以他抬起了手,鬧哄哄的記者們立刻閉上了嘴。他輕咳了一聲,無與倫比的自信如同陽光一樣在他臉上出現,他的語調起的也有些高,“首先很感謝社會輿論和大眾能夠關心在特耐爾城發生的案件,其次,我從來不認為我會輸!”
記者中發生了些許的騷動,這句話說的可太大了,從當前卡米爾提交給法院的證據來看,莫里斯案中的確存在著諸多的疑點無法解釋清楚。不少與法律這個行業有關系的人都向記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凱文極有可能會打破他“零失敗”的記錄,為自己的履歷上添加一筆不怎么好看的成績。
也有一些不具姓名的人士表示,凱文之所以會承接這個案件,是因為凱文與卡米爾曾經之間有過激烈的沖突。凱文和卡米爾都同一所中學的同學,而且還是同班同學。最初兩人的關系還算不錯,后來因為一個女孩兩個好兄弟分道揚鑣,彼此之間互相仇視,其中有一次卡米爾還打了凱文。
兩人之間的仇恨就此結下,后來卡米爾和凱文都考上了奧爾奧多大學司法系。畢業之后卡米爾以非常優秀的成績成為了特耐爾城的檢察官,凱文則成為一名律師。雖然說特耐爾是兩人的老家,可明明有著更好的出路的兩人都不約而同的回到了這個地方,要說兩者之間什么都沒有發生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