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完美,是不是?而且聯邦的公民似乎已經把繳納這些福利的“費用”當做了生活的一部分,非常自覺的去繳納這些費用。但實際上,這里面有一個人們認識上的偏差,那就是通貨膨脹問題。可以很明白的說,現在杜林手里的一塊錢可以在特耐爾找一家還算不錯的餐廳把自己的肚子吃飽,但是在他五十五歲退休,也就是三十六年之后,那個時候的一塊錢可能買一張報紙都不夠。
除此之外,也正是因為聯邦政府不斷宣傳各種福利的好處,不斷用一個個例子告訴人們,你們不交錢以后會很慘,所以在聯邦每一位公民都必須認真的工作,因為一旦失去了工作也就意味著無法繳納這些費用,意味著等他們老了、或者生病了、或者孩子需要上大學的時候拿不到別人那樣多的福利金。
所以他們必須工作,哪怕資本家們稍微剝削的有些狠了,他們也必須硬著頭皮工作下去。
這里就不得不說聯邦這個曾經是商業聯盟的國家中,資本家對“奴役”、剝削勞動力的方式,真的是多種多樣的。最簡單的,他們有退休金,這算是一種企業的福利,每個月繳納一部分的錢放在公司里,等退休的時候可以一口氣拿到百分之兩百,甚至是百分之三四百的總回報。
四刀砍下去,假設一個工人一個月可以拿一百聯邦盾,三大福利就已經繳納了差不多百分之十左右,然后企業再拿走百分之五,接著還要繳納從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不等的稅,一百塊的工資到手里時候也就七十塊錢出頭。別急,在聯邦買東西也要交稅,明明公民自己手里的錢已經被稅務體系抽掉了一層,屬于干凈的錢了,可買東西的時候還要交稅,因為商人以及資本家把本來應該自己繳納的稅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七十塊錢出頭的工資,如果用來消費,實際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只有大概六十塊錢不到。
一百塊的每月薪酬,以及真正屬于自己的五十幾塊錢,聯邦把剝削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在數重互相配合的裹挾下,人們不得不按照聯邦政府和資本家們制定的游戲去生活。
不工作,沒有保障也沒有福利,所以他們必須工作。工作了,也必須認真,哪怕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苛待,也不能換工作,因為換了工作之后退休金就要重新計算,所以干的年限越長,越不敢換工作。這個時候他們還要祈禱公司不要倒閉,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公司達到盈利,因為公司一旦倒閉了,他們的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退休金都完蛋了。
瞧,人家是有一整套的手段把公民綁架在各種福利上,而且這已經成為聯邦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貿然的用在帝國,恐怕只會起到反作用,特別是整個體系并不完整也缺少公信力,一旦有一個環節出錯,整個看似一樣的體系就會徹底崩潰。
他在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