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林幾個要求之后一些人恍然之間才意識到,真的要發財了。
毫無疑問他們見證了奧迪斯市的從無到有,也知道這里擁有什么,只要口袋里有錢的人來到了這里,不花完身上的錢,是絕對不會離開的。
杜林端著茶杯抿了一口酸果水,繼續說道:“最后一件事,我將成立奧迪斯市商團,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加進來。”
商團也是杜林和馬格斯討論之后想出來的一個對策,不是用來對抗資本勢力,而是用于對抗商會。目前帝國商總會的權力和勢力太大了,這種非官方性質的組織執行著本應該由官方來執行的權力,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可能很多人覺得一些權力被商會總會把持在手中遠遠比官方來做要好得多,這是一種誤解。
官方有嚴格的規范標準,盡管不能說絕對不會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可絕對要比商會總會里面的齷齪事情少的多。有舊黨和一些想要踩著別人向上爬的人存在,徇私舞弊的代價太大了。
在商會總會里就不同了,只要花得起錢,有足夠的關系,想要做一些事情太簡單了。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的權力不會帶來希望,只能夠帶來毀滅。
所以杜林想了一方法,分化。
以地區性質的商團來降低商會的權威性,加上市政廳的配合與政策的傾斜,只要這個地區的商人腦子沒有問題,就會加入到這個商團中。商團接受帝國官方的指導,有義務為帝國的復興貢獻一定的力量,也會得到來自官方的認可和便利。
比如說商團成員和商會成員爭奪某一塊地的時候,商團成員絕對能夠拿到實惠。
諸如此類的政策傾斜特別是對那些中小商人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一旦這些中小商人習慣了商團的氛圍和接受官方的領導,在政策的傾斜下他們很容易就能趕上那些不是商團成員的大商人。在圍追堵截之下,商會很快就會被蠶食,一點一滴的被商團吞掉。
等商會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的時候,就是成立商務部的那一天。
關于杜林提出的要求和建議,會議一直持續到晚上,所有人都帶著滿意、興奮的笑容離開,這次會議或許將會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改變。
就在這一天的下午,還發生了一件事。